在民事訴訟中,法院可以依職權收集證據。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應當為自己的主張承擔舉證責任。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證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依法獲取證據,人民法院可以決定獲取審理本案所需的證據。這些情況主要包括:
① 涉及可能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活動② 那些涉及身份關系的人
③ 涉及環境污染,侵犯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④ 當事人可以惡意串通,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⑤ 涉及增加當事人、暫停訴訟、終止訴訟、,《民事訴訟法》第64條規定:當事人有為自己的主張提供證據的責任。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本案需要收集的證據事實上,本條對人民法院和當事人共同提供證據的作用作出了原則性規定。但是,《民事訴訟法》沒有明確規定什么是“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只有以“考慮案件審理需要”為理由,才能主動調查取證,具有無限的靈活性、極其模糊的語義和極其強烈的主觀色彩。由于案件承辦人的方式不同,必然使人民法院在審判實踐中積極調查取證的范圍大不相同。
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嚴格限制了人民法院可以調查取證的情況依職權收集證據,即“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本案必要的證據”,只涉及可能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訴訟外第三人合法權益的事實,除與當事人實質性爭議無關的程序性事項外,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職權收集證據。該規定還規定了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申請調查取證的情況,即:,“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的范圍限于三種情況:國家有關部門保管、人民法院根據職權需要移交的檔案材料;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材料;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收集的其他材料。它還明確規定,人民法院調查取證必須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人民法院不能根據職權積極調查。法院取得的證據屬于申請方的訴訟證據材料制度。這些規定基本解決了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的操作問題,有利于維護法官的中立地位,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益,維護當事人訴訟機會和地位的平等,使當事人了解調查收集證據的方法,根據具體情況合理、充分地衡量應當收集的證據后,對因客觀原因不能收集的證據,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收集,為了彌補其提供證據能力的不足,實現當事人在提供證據的能力和手段上的平等,以及提供證據的機會的平等,以上是小編為您編寫的內容。一般來說,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獲取證據,但在特殊法律情況下,人民法院也可以根據職權獲取證據。如果你的情況更復雜,律霸還提供在線律師咨詢服務。歡迎您參加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辯護律師在審判階段的權利有什么
2020-12-18三級醫療事故分級標準
2021-03-17轉包與分包有哪些區別
2020-11-22惡意拖欠房租怎么辦
2020-12-06行政強制執行能分階段履行嗎
2021-03-23合租房現攝像頭怎么處罰怎么規定
2021-01-29保證金的擔保形式有哪些
2020-11-22酒駕被追尾承擔多少責任
2021-02-13我國關于遺產繼承稅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0-11-12給了贍養費能分到遺產嗎
2020-11-27公司被執行后能否更換法人
2021-03-09占有改定的物權效力范圍
2021-01-18中介哪些行為會受處罰
2021-02-19如果公司倒閉了怎么追究損失
2021-01-17試用期離職扣除成本培訓費違法嗎
2020-11-14公司給員工調崗,造成員工被迫辭職需要給經濟補償嗎
2020-12-29保險合同訂立程序的特征
2020-12-04人身保險受益人享有什么權利嗎
2020-12-17法律對保險合同的主體資格的要求有哪些
2020-12-17被搶新車變舊車 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