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審程序后不公平救濟
再審判決后如何救濟,民事、行政、刑事三大訴訟法中都沒有明確規定對再審判決的不滿,也沒有具體的程序規則。梳理再審程序后,我們可能會看到相關的上訴背景
當事人的救濟渠道
(I)民事和行政案件
1。在民事、行政訴訟中,當事人對再審判決不服的,可以向檢察院申請檢察意見或者抗訴。《民事訴訟法》第209條第(3)款對再審的判決或裁定有明顯錯誤。檢察院,是指判決生效的本級檢察院或者上一級檢察院。本級檢察院提出檢察建議或者上一級檢察院提出抗議
3。第三百八十三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1) 再審申請被駁回后,當事人再次申請的;(2) 申請再審判決、裁定;(3) 人民檢察院決定不再審、不抗訴當事人申請后,又提出申請。再審判決當事人向檢察院上訴的時間沒有限制。行政訴訟以外的程序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第三百七十二條向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應當提交下列材料:(二)原判決書、裁定書和其他一、二審法律文書。人民法院復核、再審案件,應當附駁回通知書、再審決定書、再審判決書或者裁定書。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上訴,由終審人民法院審查處理。申訴人對駁回上訴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上訴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二條和《刑事訴訟法解釋》第三百七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的,應當說服申訴人撤回上訴;仍堅持上訴的人將被拒絕或通知不再上訴。再審判決的當事人對再審不服的,也可以向檢察院提起上訴,申請檢察意見和抗訴。再審判決當事人向法院和檢察院上訴的時間沒有限制
法院和檢察院對再審判決的處理
1。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發現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和調解書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的,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起審判或者責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者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特定情形的,應當提出抗訴,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發現本級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有規定,或者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向本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并報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也可以請求上級人民檢察院向本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各級人民檢察院有權就審判監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司法程序中法官的違法行為,向本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可見,法院可以對再審判決作出再審決定,檢察院可以提出檢察建議或抗訴。法院對檢察院的抗訴應當在收到抗訴書后一個月內提出。法院依照規定作出的再審決定和檢察院依照規定提出的抗訴沒有期限
總之,當事人對民事行政案件的再審決定不服的,他可以向檢察院上訴,并申請檢察意見或抗議。當事人對刑事案件的再審決定不服的,可以向終審法院、檢察院上訴,申請檢察意見或者抗訴。法院、檢察院可以根據有關規定決定再審或者提出檢察建議、抗訴
如何落實再審的救濟意義
我國現行民事審判監督程序是建立在《民事訴訟法》的基礎上的(試行)1982年。《民事訴訟法》自1991年正式頒布、2007年修訂以來,在保障司法公正、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當前,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現行民事審判監督程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因此,對我國民事再審程序進行審查勢在必行。本文以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權利為研究對象,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結合法院決定再審和檢察機關根據職權抗訴啟動再審的方式,反思概念,糾正當事人申請再審規則的偏差,在概念突破的基礎上,構建當事人申請再審制度。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權利進一步增強。
2008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修正案》。針對“上訴難”問題,完善了當事人申請再審、受理、審查、審判的權利行使制度,主要體現在對再審案件管轄權進行升級,建立單一管轄制度,細化申請再審的理由,規定申請再審的一方當事人應當提交再審申請書,并抄送對方當事人,規定法院的審理期限和方式,規定當事人的再審申請成立不成立的,應當裁定駁回,使再審申請權和程序化,通過立法完善和落實再審申請權,暢通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渠道,保障當事人申請再審權利在制度上的落實。由于當事人申請啟動再審程序的案件比例逐年上升,法院依職權決定再審的案件比例逐年下降,這也說明民事訴訟法修改后,當事人“上訴難”的情況確實發生了變化,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權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但是,由于《民事訴訟法》只規定了再審申請立案審查適用的程序和方法中的主要問題,以滿足程序正義的基本要求,如公開性和當事人參與性,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在當前人民群眾矛盾頻繁、利益多元化的情況下,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權利仍有待完善和探討
目前,我國再審案件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法院依職權決定再審;二是檢察院提出抗訴,開始再審;第三,當事人申請再審。如果前兩種方式啟動再審,啟動的時間和頻率沒有限制,法院將不可避免地在不進行復審的情況下進入再審程序。當事人申請再審的,需要經備案審查部門審查,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申請再審條件的,可以進入再審程序。在司法實踐中,我們有必要對這一多元化的再審啟動程序的規定進行概念反思和制度探索,并對其進行完善和建設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結果已出,員工不服應該如何維權
2020-11-21交通事故鑒定費是不是保險公司出的
2021-01-23戶口本上婚姻狀況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9三部門:推動婚戀交友平臺實名認證,嚴打婚托婚騙
2021-03-04結婚自由主要有哪些內容
2020-12-21離婚時一方的開房記錄能作為出軌證據嗎
2020-12-15買賣合同糾紛能否申請司法鑒定
2021-01-06闖紅燈身亡事故如何定責
2021-03-19購房有什么可能會遇見的陷阱
2021-03-18中介應告知購房者哪些內容
2021-02-09集資房和自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2-27設立居住權的可以約定居住權的期限嗎
2021-02-06競業限制不平等是否有效
2020-12-11免責條款有哪些內容
2021-03-16勞動爭議的調解組織具體有哪些
2020-11-24飛機延誤險賠償標準有哪些
2021-02-08人身保險投保人對哪些人具有保險利益
2020-12-03車輛超載保險賠付嗎
2021-03-16批準設立的保險公司需要登記嗎
2021-02-03保險公估人定義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