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人民法院認為,在劉堯(化名)起訴其母親要求增加贍養費的案件中,劉堯的父母離婚,劉堯的贍養費支付標準通過二審法院調解達到。然而,表達該標準的判決引用了一審判決,包括上訴期間關于離婚和贍養費標準的判決。劉瑤的母親曲沒有上訴,她只是拒絕接受財產判決。因此,劉堯對上訴“自愿”達到法院贍養費支付標準的裁定提出異議。理由是:
在一、二審調解前,一審未上訴的判決內容對雙方均具有法律約束力
(2004)庭民一審字第n號民事判決,該判決批準劉堯的父母離婚,判決:“被告曲某自2004年10月起,每月承擔劉堯100元的贍養費,直至獨立生活。”在上訴期間,曲只對財產判決提出上訴。劉堯的父親在二審答辯中也明確表示“離婚判決已經生效”法院對上訴請求進行了調解,并形成了民事調解(2005)第X號,法律文件稱:“在本案審理過程中,經本院主持調解,雙方自愿達成如下協議:一是劉某與曲某離婚。二是曲某自2004年10月起每月向劉堯支付100元贍養費,直至劉堯獨立生活。”2007年11月,劉堯提起訴訟,要求曲某提高贍養費標準,庭審后形成的判決稱,原告主張:“經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調解,被告曲某自2004年10月起每月向原告支付贍養費100元。”劉堯的法定代表人不能接受通過調解達到100元標準的措辭,除非理解為“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調解后,(根據有效的民事調解文件)被告曲某自2004年10月起每月向原告支付贍養費100元。“
中國民事訴訟法第141條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以及依法不得上訴或者上訴期滿不上訴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該法第一百四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自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由于“判決”分別指當事人的具體主張,因此不存在因對某一主張不滿而對當事人產生不滿或不公平待遇的情況,這被視為對所有判決的不滿,即“判決”的真正含義《民事訴訟法》在上述規定中,是指“有關訴訟請求的判決”或任何判決事項。上訴人上訴的判決以外的判決,是“上訴期滿不上訴的判決”“根據法律,這是一項具有法律效力的判決。因此,在上訴期間,曲只對財產判決、離婚判決和贍養費標準判決提出異議,只要對上訴判決沒有上訴,就對劉堯的父母形成了法律約束力。”在上訴期間和上訴期滿后,未被上訴的判決內容對雙方均具有法律約束力,不得根據雙方的個人意愿轉讓。就生效判決而言,即使自愿受其約束,也不構成民法意義上的“自愿協議”
自愿協議反映了民事活動雙方當事人的自愿原則。“自愿原則的實質是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自主權。即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從事民事活動。國家一般不干涉當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當事人的選擇。其內容應包括兩個方面:當事人的自己行為以及他們自己的責任。自己的行為,即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決定是否參與民事活動,以及參與的內容和行為;自我責任,即民事主體應當對其參與民事活動所造成的結果承擔責任。“(引自法律出版社《國家司法考試指導書》,第三卷,第6頁)
分析二審調解書中從一審判決推遲到尚未上訴的部分是否反映了雙方當事人的自由意志。如果根據“自愿協議”被加冕,確定贍養費標準是自愿達到的,劉堯父母的離婚也是父母自愿協議的結果。然而,在一審中,他的父母被判離婚,這是毫無疑問的。在上訴期間,曲不反對離婚判決。在雙方均不不滿人情判決的情況下,二審法院不可能超越訴訟請求,調解劉曲與他們重修舊好,使他們不致解散。劉福起訴離婚。上訴期滿后,離婚判決的效力已經確定或者基本確定。因此,劉福沒有就財產轉讓給另一方做出妥協,而是打算讓曲同意離婚請求,曲沒有意志自由。他們都沒有條件和自由以自愿的方式“為自己行動”。從“自身責任”的角度來看,離婚是否基于判決的有效性。自生效之日起,相應的法律后果不是由雙方當事人的意愿形成的,與后續調解書中的條款沒有必然聯系;因此,在雙方簽署相關民事調解協議后,他們所承擔的結果并不是自愿表達共同觀點的結果。因此,劉堯父母的離婚仍然是判決離婚,而不是調解離婚。不能調解,因為當事人不同意二審有關判決,但均認為離婚性質為調解離婚,除非離婚判決被上訴
III.簽署和接收協議的行為不能證明調解協議中“自愿協議”的充分性,也不能澄清“自愿協議”的欺詐行為,在一定條件下有利于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根據法律規定,以“自愿達成以下協議”為名的婚姻離婚不屬于調解離婚。當然,可以推斷,所謂的“自愿達成”并不反映雙方的真正含義。同樣,劉某和曲某并未“自愿達成”未上訴的一審贍養費支付標準的判決內容,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包括”僅為方便出示而在二審調解書中未上訴的一審判決,從而進一步明確個人關系、依賴關系等,以及以后執行的需要。雙方當事人簽署調解書是調解書對雙方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基礎。因此,調解書的簽署表明雙方同意調解書中確定的權利和義務,并自愿接受其約束。調解書的簽署本身并不反映雙方在簽署調解書之前自愿達成調解書協議的所有條款
澄清與離婚有關的二審調解書中“自愿協議”的欺騙行為:,有助于防止法院故意設置陷阱,侵害一方當事人的權益,以表達“自愿同意”,避免當事人在簽字后受騙或被迫出庭的主張;二是對于一方故意歪曲事實,導致贍養費標準偏低的情況,在增加贍養費的訴訟中,子女可以證明其故意歪曲事實,主張因侵權行為不當降低贍養費標準
以上是未上訴判決內容的法律知識。自愿原則的實質是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自主權。也就是說,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進行民事活動。國家一般不干涉當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當事人的選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到退休年齡被辭退有賠償金嗎
2021-02-15借款沒有約定還款期限怎么處理
2020-11-22不可撤銷的反擔保函是如何的
2021-03-20酒駕輕微事故車子要扣多久
2021-03-14懷孕死刑犯怎么處理
2021-01-19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農資產品,是否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021-03-25哪些出軌證據能被法院采納
2020-12-29請假時間累計多久解除勞動關系
2020-11-21勞動工傷基本賠償項目是什么
2020-12-20多人居間合同怎么簽才有效
2021-01-29政府政策可以構成情勢變更嗎
2021-03-13賠償協議未按時間打款怎么辦
2021-02-25婚前房產已贈與并過戶還能反悔嗎
2020-12-26二手房過戶后抵押擔保需要多久
2021-01-28在哪些情況下勞動合同可以終止呢
2021-02-08保密協議沒有保密費合法嗎
2021-01-18實習期有沒有最低工資標準
2020-12-04疫情單位要求在家休息有工資嗎
2021-03-18公司末位淘汰給賠償嗎
2021-01-03人壽保險的理賠時效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