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許多國家,也就是那些工會和行會林立的國家,聲稱“為了抵制國際貿易中的不公平價格歧視,以推進國際貿易的健康發展”,訂立了密密麻麻的“反傾銷”法。現在他們用這些法律來對付中國企業,言下之意是中國企業破壞了公平競爭。
國內一些財經記者,在報道這些新聞時,有意無意地受到這些法律條文影響,聽信了那些“反傾銷”法的高調,覺得中國企業做錯了,在行文中對中國企業頗多責備。這是我不同意的。
干女兒今年六歲,懂事了,兩個月前特意跑來問我這個“契爺”。她說:“契契,有什么事情,是既違法,但又做得對的?”我聽了大笑,知道這是她爸爸慫恿來問的。是的,我便用六歲小孩能聽懂的語言,舉了自由貿易和關稅作例子。
看來現在還可以再加一個例子:中國企業在歐美國家的銷售行為,又是既做得對,但又可能觸犯了法律的。隨著出口數量的激增,中國企業遭遇“反傾銷”法的案例越來越多,這恐怕是不可避免的。但好像成功人士很難避免別人妒忌一樣,錯絕不在中國。
讓我先反問:誰知道什么叫傾銷嗎?真有傾銷這回事嗎?要是真的有,它為什么不是好事而是壞事?如果它是壞事,它壞在哪里?如果它是好事,為什么有人要那么激烈地反對?
毫無疑問,“傾銷”字面上意思是低于成本價的銷售。姑且假定有這么一回事,姑且不去辯論什么才是成本價,如果市場上確實有商人在傾銷,那么損失的是商人自己,得益的是廣大顧客。這跟慈善家行善一樣。有何不妥?如果連商人自己都不在乎損失,外人為什么要千方百計阻止他?我們看到慈善家行善,難道也會極力阻止他,說他擾亂了市場價格嗎?
其實沒那回事。經商不是行善,更不是出血。商人以較低的價格在海外市場出售商品,第一個合理的原因是價格歧視。是因為兩地市場對產品價格的敏感程度不同,商人便在兩地擬訂不同的價格,以爭取較大的利潤。
這沒有什么不對的。機票價格在周日較高,周末較低,就是同樣的道理。周日旅行的商人和周末旅行的游人,對票價的敏感程度不同。如果強迫航空公司在周日和周末收取劃一價,那么對游人來說可能太貴,而對商人來說可能太擁擠,結果不是雙贏而是雙輸。國際貿易也一樣,可能歐美的顧客選擇多,彈性大,所以中國商人必須進一步降價才能多賺,如此而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委托人租房協議有效嗎
2020-12-15交通事故逃逸一般怎么處理
2021-02-26實際住房面積比老宅基證面積小怎么辦
2021-01-30贍養糾紛民事起訴書
2020-12-18子女有贍養能力低保能辦嗎
2021-01-11單位公租房申請書范文怎么寫
2020-11-08商業銀行可以自行確定存款利率嗎
2021-03-05如何認定挪用公款
2020-11-21顧客在超市門口摔倒超市要賠償么
2020-12-12農村內非法買地如何處罰
2021-01-12偽造房產證,變賣他人房產會被判刑嗎
2021-02-23房地產開發五證指什么
2021-01-29農村房產證確權該如何
2021-01-24欠薪多久屬于自動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6公司裁員如何爭取賠償
2021-02-12勞動仲裁庭人員不來怎么辦
2021-01-02退休前欠的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3-01人壽保險理賠有怎樣的標準
2021-02-14飛機軍事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8飛機因天氣原因延誤有賠償嗎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