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統服務貿易比較優勢理論及存在缺陷
1817年,李*圖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一書中首次提出“比較優勢理論”以后,這一理論不斷得以充實和完善,成為經濟學家研究國際貿易的邏輯起點。**歇爾和俄林所提出要素稟賦論,在假設各國同種商品的生產函數相同的情況下,一國的比較優勢的產生取決于各國或各區域生產要素相對稟賦的差異,以及不同商品生產要素使用密集形式上的差別。在經典的國際貿易理論中,生產要素一般只包括普通勞動力、資本與土地。舒*茨與貝*爾提出和論證了人力資本理論后,把人力資本列為新的生產要素,用來解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貿易比較優勢的文獻[中華論文網(www.zclw.net)歡迎您!][中華論文網(www.zclw.net)歡迎您!]日益增多。舒*茨(Schultz,1964)用人力資本的差異來解釋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和一國的對外貿易類型。盧卡斯(Lucas,1988)以阿羅干中學(Learning-by-doing)模型為藍本,建立了人力資本積累模型,把國際貿易引入人力資本積累模型中。楊*凱和博-蘭(1991)從專業化和分工的角度拓展了貿易內生比較優勢的分析。格羅斯曼和麥吉(2000)從人力資本配置的角度分析國際貿易的比較優勢。
在服務貿易領域,由于普遍認為服務貿易是國際貿易的一種具體形式,而且服務貿易中也存在著比較優勢,因此大多數學者認為人力資本與國際貿易比較優勢的關系同樣也適用于人力資本與服務貿易比較優勢之間。薩皮爾(A.Sapir,1983)認為物質資本豐-裕的國家在運輸服務貿易上擁有比較優勢,而人力資本豐-裕的國家在保險和其他私人服務貿易上擁有比較優勢。發達國家由于充裕的物質和人力資本,因此在服務貿易上擁有總體的比較優勢。格雷.貝克和哈羅德.米瑟(1990)進一步提出,除了勞動力和資本的比較利益外,人力資本這一服務產品所獨有的生產要素是決定服務比較優勢的最主要因素,人力資本水平高低決定了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密*文(1989)認為,現代服務貿易是以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為主,而人力資本是通過教育、培訓以及研究與開發獲得的,因此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取決于一個國家提供教育、培訓和研究與開發等基礎設施的能力。同時,他們都認為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具有動態性,因為人力具有流動性,并且可以通過教育、培訓等取得,隨著發展中國家高級生產要素的積累,也可以在這些要素密集度高的服務業部門取得比較優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下班半個小時出現意外算工傷嗎
2020-12-162020嚴重醫療事故是什么意思,嚴重的標準是什么
2021-01-16工傷鑒定一季度可以鑒定幾次
2021-02-25工傷賠償申請表
2021-01-07臨時工在工地出了事故死亡能賠償多少錢
2020-12-16被辭退簽字了還能仲裁嗎
2021-02-12涉外再婚需要特別注意什么
2020-12-11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怎么計算
2020-11-28股權繼承程序要更名嗎
2021-03-07主債務部分還清抵押權如何處理
2021-01-14交通事故處理注意什么事項
2021-01-02有限合伙人股東欠伙企業款算侵權嗎
2020-12-15遺贈扶養協議公證常識
2020-12-02孩子撫養權歸誰
2021-01-08房屋抵押給擔保公司后能否買賣
2021-01-15正式合同和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0-12-30實習期三個月合同簽幾年
2021-01-08勞動仲裁員工代表要什么條件
2021-03-09司機座位責任險的保額是多少
2020-12-18第三責任險處理時注意什么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