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部分,我們將首先介紹具有調解屬性的判決幫助執行程序,隨后介紹遲延執行罰款程序。
(一)幫助執行程序(以行政一方敗訴為限)
這是為了促使敗訴的行政一方充分、全面地執行判決而設立的程序。需要指出的是,可以利用本程序維護權益的訴訟當事人,既可能是行政相對人,也可能是與敗訴公法人對簿公堂的另一公法人。此程序啟動權最初集中在最高行政法院,從1995年開始下放到地方各級行政法院。這樣一來,對幫助執行案件享有管轄權的法官就是當初作出生效行政判決的法官。
在該制度框架內,只要勝訴一方有充分理由認為敗訴行政一方沒有執行或者沒有全面執行生效判決,法官就可以采取說服措施,必要時甚至可以采取強制措施以迫使其執行判決。
(二)幫助執行程序具體規定
在自行政判決送達之日起三個月的期限屆滿后,勝訴的行政相對人一方可以向法院提出幫助執行判決的請求。三個月的期限是法官留給公法人執行判決的期限,而不論作出判決的是哪一個法院。在情況緊急時,這一期限可以消失或被縮減。法官也可依據《法典》第L911-1或第L911-2條之規定在判決中另行規定期限(通常短于三個月),或者在行政機關明顯表現出拒絕履行的意愿時另行規定期限。
當作出判決的法院接到行政相對人一方幫助執行申請后,該程序即進入調解階段。
調解由行政法庭和上訴行政法院的院長主持。這些院長經常會指派一名法官幫助其完成此項工作。在最高行政法院,則是由報告與研究組履行此項使命。
設立這樣一個友好協商程序的目的是要辨明執行困難和阻力的來源。判決難以執行的困難可能是客觀的,畢竟要公法人執行生效判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判決執行難也可能因行政機關的惡意而起。在這種情況下,公法人就是不想執行于己不利的生效判決。
在受理幫助執行申請后,法院將努力采取一切在其看來有用的措施,以打破執行困難的僵局。這些措施可以采用書信、電話、會議等多種形式。其目的是判斷判決的內容,識別和分析執行的具體困難以及采取必要的執行措施。幫助執行實際上屬于調解、建議甚至是警示的范疇。法院寫給雙方當事人的信件在內容上可能非常直白,直接告知雙方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幫助執行也可能是為了讓勝訴的相對人一方正確地理解判決的內容,因為有時他們也會對判決做超出判決本意的理解。
絕大多數案件經過幫助執行程序就可圓滿解決,下面提到的罰款更多是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三)遲延執行罰款
實踐中,有時會出現盡管采取上述措施,行政判決仍不被執行、被不當執行或未得到全面執行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法院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將案件記錄到最高行政法院年度報告中。[3]這種做法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但其因為年度報告中否定性評價的廣告效應會對負有執行義務的公法人構成一種有效的壓力。(2)應行政相對人請求或者由法官依職權啟動遲延執行罰款程序。[4]該程序源于民事訴訟程序,可以被定義為帶有附帶性、或然性的金錢給付判決。通常表現為遲延一日繳納X歐元。遲延罰款在主給付判決之外存在,通常是在主給付判決在規定期限內沒有得到執行的情況下適用。具體說來,通過威脅逐步提高金錢債務總額,而迫使債務人及時履行判決義務。遲延執行罰款并非是對行政相對人因行政機關遲延執行判決而遭受損害的賠償,它只是一種迫使行政機關執行判決的壓力手段。因此,它是一種強制措施。
勝訴的行政相對人可以在自判決送達之日起六個月的期限屆滿后提出判決遲延執行罰款的請求。
該請求的提出不必然以啟動幫助執行程序為前提。根據《行政司法法典》第L911-1或第L911-2條之規定,六個月的期限可能因情況緊急、法官在判決中另行規定期限而消失或縮減。當行政相對人一方啟動幫助執行程序且該程序未能帶來有效結果時,友好協商程序即自動轉化為訴訟程序。當最高行政法院的報告與研究組或行政法庭和上訴行政法院的負責人認為既已進行的友好協商無法達到執行判決的效果時,案件將直接移交審判組織受理,由其決定是否判決行政機關繳納遲延執行罰款。
同民事法官一樣,法國的行政法官在判決遲延罰款方面擁有較大的裁量余地。即便是在所有條件都滿足的情況下,他們也沒有義務一定作出罰款決定。他們可以主觀地認為某一判決正處于執行當中,盡管在其決定時該執行依然不全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行政相對人一方認為執行依然沒有效果,他可以再次提出判決遲延執行罰款的請求。
行政法官在遲延執行罰款方面的自由還體現在確定罰款標準方面。具體標準因案件而異,通常被確定在一個足以讓公法人打消惡意不執行念頭的數額。因此,在具體確定標準時,法官需要考慮公法人的財政情況,而不論相對人一方提出怎樣的數額建議。另外,也不存在一個事前確定的“價位表”。
一切都取決于公法人有沒有執行既已生效的判決。
如果查明公法人一直沒有執行或者沒有全面執行判決,審判組織將進行所謂的“遲延執行罰款暫行清算”。這意味著法官在查明判決沒有得到執行的事實后,確定應由公法人臨時承擔的金錢數額,直到判決得到全面執行為止。
如果查明公法人在既定的期限內執行了判決,法院將作出不予罰款決定,即法院不判決公法人承擔額外的金錢給付義務。如果公法人超出確定的期限執行判決,在遲延執行不明顯(即遲延幾天或幾個星期)的情況下,法官通常也會作出不予罰款決定;如果遲延明顯,法院會判決罰款。在這種情況下,法院將為公法人確定一個最終的罰款數額,作為公法人向對方當事人遲延履行的“對價”。
這種情況被稱作“遲延執行罰款最終清算”。
法院可以執行由它當初確定的數額,也可能削減這一數額。法院也可以決定將其中的一部分不支付給行政相對人一方,而是支付給國家公庫。因此,負責遲延執行罰款清算的法院擁有較大的裁量權,它們可以根據案件情況作出在其看來公平的具體判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北京現1.9萬噸污泥污染,污染環境構成什么犯罪
2021-02-27借條到期重寫怎么寫
2021-03-21租房合同最長多少年
2021-03-22買賣婚姻女方單方離婚怎么離
2021-02-03取保候審保證書怎樣寫
2020-11-12協議離婚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17學生在校意外摔倒學校負什么責任嗎
2021-03-16訴訟期間未申請財產保全,車輛可以過戶嗎
2020-12-23勞動者月中入職當月是否有工資
2020-11-22公司可否不經過員工同意而調動崗位
2021-01-01枯死老樹致人損害該如何求償
2020-11-17意外傷害保險承保范圍
2021-03-22從《保險法》的角度看待保險人的賠付
2020-12-01違章肇事保險給報嗎
2021-03-21普通家庭財產險有哪些種類
2021-03-0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2020-12-14投保人在保險投保時應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0-12-29保險經紀人組織制度
2020-12-13房屋拆遷起訴期限是多久
2020-12-072020年舊城改造有哪些優惠政策,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