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人單位依法解除勞動合同
1、協商解除經濟補償金=工作年限×月工資(超過12年的,按12年算)
2、因病或非因工傷解除經濟補償金=工作年限×月工資+醫療補助費(不低于6個月工資,重病加50%,絕癥加100%)
3、不能勝任解除經濟補償金=工作年限×月工資(超過12年的,按12年算)
4、客觀變化經濟補償金=工作年限×月工資
5、經濟裁員經濟補償金=工作年限×月工資
6、逾期給付經濟補償金=原經濟補償金+額外經濟補償金(原經濟補償金的50%)
(二)用人單位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賠償金
賠償金=經濟補償金總和×n=工作年限×月工資×(1+50%)×n(1
(三)因用人單位不訂合同或合同無效賠償金,違法解除合同賠償金1=應得工資收入×25%賠償金2=醫療費用×25%
經濟補償計算基數中工資的確定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后,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計算經濟補償金的“工資”標準如何確定?
實踐中很多用人單位在計算經濟補償時,以勞動者的最低工資或基本工資作為計算基數,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這就必須理解“工資”的含義。
解除勞動合同得到的經濟補償金需要繳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明確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對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如果你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有房貸的夫妻離婚程序
2020-11-15喪葬費全由配偶繼承嗎
2021-01-04經濟犯會判死刑嗎
2021-03-06房屋改造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3離職時降工資合法嗎
2020-11-20什么是駁回訴訟請求
2020-12-02原告財產保全哪些財產
2020-12-05新入職員工當月應扣培訓費嗎
2021-01-07勞務方簽勞動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2-04什么是勞務經濟
2020-12-21為何高管人員勞動爭議訴求難以得到法院支持
2020-12-23再審適用勞動糾紛嗎
2021-01-13產品責任的主體有哪些
2020-12-15保險合同的成立條件包括有哪些
2020-11-13試論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
2020-12-07如實告知規定對保險業提出新要求
2021-02-13參保人可選擇幾家定點醫療機構?
2020-11-21海嘯損失可獲得理賠嗎
2021-02-22保險如何避免巨災風險
2020-12-18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死亡后什么起停止支付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