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合同引起哪些社會后果
第一、發生不必要的財產損失;第二、商事主體對合同產生不信任感,不能自覺履行合同;
第三、有利于違約當事人,給違約當事人提供可靠的避風港,合同一旦認定無效,還可獲得返還,這必然侵害守約方的利益;
第四、從效率的標準看,過多地宣告合同無效,在經濟上是低效率的。
相關知識:無效合同有哪些法律后果
1、無效合同的對內法律效果
無效合同經主張無效或訴請法院確認無效之后,依我國合同法第58條的規定,當事人因該無效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該條規定可以認為是無效合同的對內的法律效果。
2、無效合同的對外法律效果
雖然我國合同法第59條規定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因此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第三人,但是該規定并不能認為是關于無效合同對第三人的法律效果,而只能認為是無效合同中當事人之間恢復原狀的排除適用,因為當事人基于無效合同所取得的財產原本就應屬于第三人。依傳統見解,合同的無效可否對抗第三人,取決于該合同屬于絕對無效還是相對無效。絕對無效,任何人均得主張,并得對任何人主張之;相對無效則不得依其無效對抗善意第三人。但是,新近的觀點對此提出批判,認為傳統理論將可否對抗善意第三人作為區分絕對無效與相對無效的標準,似有顛倒因果關系的嫌疑。至于無效為絕對無效或相對無效,應為其法律性質的問題,而絕對無效或相對無效的法律行為,究竟是否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乃屬無效的法律效果問題。新近的觀點與法規范所保護的目的緊密結合,將是否對抗善意第三人的問題從絕對無效與相對無效中剝離出來,從而與物權公示公信原則相銜接,實為一有力學說。依新近的觀點,無效合同雖然屬于絕對無效,但仍然存在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的問題。
由此可見,無效合同對于社會會有一定的影響,在法律上也會造成法律上的后果。所以大家在簽訂合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合同的有效性,才能更好的避免出現無效問題,這是大家要注意的問題。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產品責任糾紛是否屬于侵權糾紛
2021-02-26無證醉酒駕駛怎么處罰
2021-02-18車被扣了怎么辦罰完款才能拿車嗎
2021-03-23要具備哪些條件才可以起訴離婚
2020-11-25子女贍養父母有哪些應盡義務
2021-01-26普通行政案件簡易程序是當庭宣判嗎
2021-01-16交通肇事死亡逃逸的認定
2020-12-29勞務合同安全免責是否有效
2020-12-22拆遷款遺產繼承法院怎么判
2021-02-15小學生在校發生意外.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05住房公積金是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1-03締約過失責任是否適用勞動關系
2021-01-14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工作原則
2020-11-20保單詳細條款到底是否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2021-02-06免責條款不成立保險公司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11房子失火保險賠嗎
2021-01-19如何查詢保險撤案了沒
2020-12-26免賠額的形式有幾種
2021-03-2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21-01-29保險受益權基本問題探討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