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勞動爭議勞動爭議案定性申請仲裁時效先裁后審
一、關于勞動爭議范圍的界定及定性問題我國目前處理勞動爭議的直接法律依據有二個,其一是《勞動法》;其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以下簡稱《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除此之外,還有原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依照上述法律,《條例》、《意見》及《解釋》的規定,我國現階段各種勞動爭議處理機構受理勞動爭議的范圍有:①我國境內的企業及個體經濟組織與職工之間發生的勞動爭議;②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與本單位建立了勞動關系的職工之間發生的勞動爭議。具體包括下列幾種爭議:①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糾紛;②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沒有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已形成勞動關系后發生的糾紛;③勞動者退休后,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老金、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費而發生的糾紛.目前在司法和實踐中勞動爭議范圍的界定和準確定性主要涉及以下問題:1.雙重勞動關系產生的糾紛如何定性。我國目前大量存在雙重勞動關系,即一個勞動者具有雙重職工身份和享有兩個勞動關系。雙重勞動關系或表現為兩個勞動關系都是法定的,或表現為一個是法定勞動關系,另一個卻是事實上的勞動關系.司法實踐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糾紛,無法確定誰是承擔責任的用工單位。如隱性就業的職工由于與新的用工單位沒有簽訂勞動合同,該用工單位不依法支付勞動報酬,提供勞動條件和待遇,導致下崗職工不能享受應有的權利,一旦發生勞動爭議,原單位和新單位都推諉責任,使勞動爭議的處理難以順利進行。而現行勞動爭議處理相關法律、規定對雙重勞動關系發生的糾紛解決并未作明確規定。筆者以為,對此可以借鑒和推廣實務界的辦案經驗,即下崗職工隱性就業未與原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的,當其與新的用人單位發生爭議時,應當按雇傭勞務關系對待,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可不予受理,即直接由法院進行處理;而當其與原單位因勞動權利義務相關問題產生的糾紛則屬于勞動爭議,按勞動爭議處理程序進行處理;離退休人員退出工作崗位后發揮余熱再就業,雖然他與原單位已沒有勞動關系,但是由于其正在享受國家的養老保險待遇,故新的用人單位無須為他繳納社會保險金,因此發生爭議也應按雇傭關系處理,該種類型案件也不屬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范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保密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0-11-24行政訴訟證據規定哪些
2020-12-10異地結婚需準備哪些材料
2021-03-20怎么區分借婚姻索取財物與買賣婚姻
2021-01-04職工在單位受傷可否起訴侵權責任
2021-03-03撤銷仲裁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02如何書寫開發房地產協議書呢
2020-11-25簽訂集體勞動合同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02選擇保險有哪些基本原則
2021-01-22保險公司再保險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1-02-16駕車撞人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賠
2020-11-16對投保人不如實申報被保險人年齡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27離婚后保單受益人要更改嗎
2021-02-07投資連接險: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2021-02-15村民侵占耕地不給怎么辦
2021-01-302014年土地登記代理人《法律知識》:自愿原則
2020-11-16什么叫棚戶區改造,棚戶區是什么意思
2021-02-17公租房拆遷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10房屋征收對被征補償包有什么部門補償
2021-02-05什么樣的房屋拆遷屬于棚戶區,拆遷如何補償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