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勞動爭議勞動爭議案定性申請仲裁時效先裁后審
一、關于勞動爭議范圍的界定及定性問題我國目前處理勞動爭議的直接法律依據有二個,其一是《勞動法》;其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以下簡稱《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除此之外,還有原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依照上述法律,《條例》、《意見》及《解釋》的規定,我國現階段各種勞動爭議處理機構受理勞動爭議的范圍有:①我國境內的企業及個體經濟組織與職工之間發生的勞動爭議;②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與本單位建立了勞動關系的職工之間發生的勞動爭議。具體包括下列幾種爭議:①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糾紛;②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沒有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已形成勞動關系后發生的糾紛;③勞動者退休后,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老金、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費而發生的糾紛.目前在司法和實踐中勞動爭議范圍的界定和準確定性主要涉及以下問題:1.雙重勞動關系產生的糾紛如何定性。我國目前大量存在雙重勞動關系,即一個勞動者具有雙重職工身份和享有兩個勞動關系。雙重勞動關系或表現為兩個勞動關系都是法定的,或表現為一個是法定勞動關系,另一個卻是事實上的勞動關系.司法實踐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糾紛,無法確定誰是承擔責任的用工單位。如隱性就業的職工由于與新的用工單位沒有簽訂勞動合同,該用工單位不依法支付勞動報酬,提供勞動條件和待遇,導致下崗職工不能享受應有的權利,一旦發生勞動爭議,原單位和新單位都推諉責任,使勞動爭議的處理難以順利進行。而現行勞動爭議處理相關法律、規定對雙重勞動關系發生的糾紛解決并未作明確規定。筆者以為,對此可以借鑒和推廣實務界的辦案經驗,即下崗職工隱性就業未與原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的,當其與新的用人單位發生爭議時,應當按雇傭勞務關系對待,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可不予受理,即直接由法院進行處理;而當其與原單位因勞動權利義務相關問題產生的糾紛則屬于勞動爭議,按勞動爭議處理程序進行處理;離退休人員退出工作崗位后發揮余熱再就業,雖然他與原單位已沒有勞動關系,但是由于其正在享受國家的養老保險待遇,故新的用人單位無須為他繳納社會保險金,因此發生爭議也應按雇傭關系處理,該種類型案件也不屬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范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業證號:
13702201510176609
山東煒弈律師事務所
簡介:
山大法律系本科畢業,律師執業六年,擅長民事糾紛的處理,處理過多起民事糾紛案件,獲得委托人好評。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侵權糾紛是否適用工傷鑒定標準
2021-01-25開庭審理之后還能提交新證據嗎
2021-03-15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規定
2020-12-31臨時工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2-26如何確定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效力
2021-01-20沒有結婚證家暴怎么辦
2021-01-23家暴屬于治安案件嗎
2020-12-28違法解除合同賠償金如何算
2021-03-03承攬與雇傭性質如何區分
2021-01-15公司裁員賠償規定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22意外事故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29公眾責任險是指什么
2021-01-17航班延誤險的規定
2021-02-24建筑工程保險的適用范圍
2021-01-31重復保險分攤原則
2021-03-18人身保險合同的訂立
2021-03-10旅游意外險條款
2020-11-28商業保險已賠償侵權人還需要賠償嗎
2020-12-06追尾造成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2-13保險合同中的格式條款有效嗎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