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受讓人與無處分權人的合同屬于善意取得,有法律效力
1、受讓人須為善意
所謂“善意”,是指受讓人在受讓動產時不知讓與人無處分權且無重大過失。對于善意的確定,應以受讓人不知讓與人無處分權且須無重大過失為條件,否則非為善意。但是,判斷受讓人有無過失的標準是什么,通常有主觀標準說和客觀標準說兩種。筆者認為,應采取客觀標準,即以一般人根據具體情形,憑借交易經驗皆可作出的判斷作為衡量善意與否的依據。因為在通常情況下,受讓人沒有審查讓與人是否享有財產所有權的義務,但是,如果結合客觀情勢,在受讓人與讓與人之間的交易足以使一個正常人生疑,例如物品在價格遠低于正常的交易水平;讓與人身份可疑;讓與人拒不透露物品的來源等情況下,受讓人仍與之訂立合同,則不為善意。此外,善意取得制度旨在補救讓權人無處分權的欠缺,其保護的范圍只限于對處分權的信任。對于行為能力及代理權的信任,不能適用善意取得制度。例如讓與人系無行為能力人,受讓人因信賴其有行為能力而受讓動產,則不能適用善意取得制度。
2、讓與人須無動產的處分權
無權轉讓人可以為承租人、保管人、借用人等非所有權人,但是,所有權人在以占有改定或讓與返還請求權的方式將動產移轉于買受人后,又將同一標的物讓與他人者,也屬無處分權人,最常見的為一物數賣,這時數個買賣合同的效力如何確定?筆者認為,數個買賣合同都可以成為生效合同,但是最先得到標的物的人取得所有權,其他不可能取得標的物的人可以根據合同法的有關規(guī)定追究出賣人的違約責任或者根據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追究其侵權責任。
3、標的物須為動產且受讓人已取得動產的占有
善意取得應以受讓人取得受讓動產之占有為要件。因為從不動產的特點來看,由于其以登記為公示方法,交易上不至于誤認占有人為所有人,因此被排除于善意取得制度之外。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動產均可善意取得,采取登記對抗主義的動產不適用善意取得,如機動車輛等以登記而不以占有為公示方法,受讓人誤信動產占有人為有處分權人,缺乏合理依據,因而也不發(fā)生善意取得問題。受讓人取得占有有以下幾種情形:(1)現實交付。是指將標的物事實上的管領力移轉于受讓人。現實交付可以由讓與人自己、占有輔助人或間接占有人為之。(2)簡易交付。合同法第140條的內容即是對簡易交付的規(guī)定。根據該條規(guī)定,標的物在訂立合同之間已為買受人占有的,合同生效的時間為交付時間。(3)占有改定。即動產的出讓人與受讓人之間特別約定,標的物所有權移轉于受讓人,但仍由出讓人繼續(xù)占有。此時標的物應視為已實際移轉,只是由讓與人保管、使用、收益而已,即讓與人仍然根據特別約定享有用益物權。應當指出的是,如果受讓與人僅支付合理對價而與讓與人無特別約定,標的物未移轉,應視為受讓人未實際占有標的物,因而不發(fā)生占有改定問題,受讓人未實際善意取得。(4)返還請求權之讓與,又稱指示交付。即動產由第三人占有時,出讓人將其對于第三人的返還請求權讓與受讓人,以代替交付。以上4種交付方式均可產生善意取得的效果。
4、受讓人須基于民事法律行為受讓動產所有權
根據《民法通則》第54條、第55條的規(guī)定,“民事法律行為是公民或者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2)意思表示真實;(3)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讓人應根據與讓與人之間的民事法律行為取得動產所有權方能成立善意取得,主要的方式是買賣合同。非因民事法律行為而善意取得動產的占有,不發(fā)生善意取得。如繼承是依據法律規(guī)定而發(fā)生的,因繼承而善意占有不屬于被繼承人的動產,不能取得其所有權。此外,善意取得旨在保護交易安全,因此上述法律行為還需要具備交易行為的性質。讓與人與受讓人若在經濟上系屬同一人時,例如因公司的合并而取得動產的所有權,由于不具備交易的性質,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
5、須為有償取得
如果允許受讓人可以無償取得標的物,等于犧牲所有人的利益,而保護無償的受讓人,有失公平。例如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予的合同,贈與人將他人寄存的物品贈與受贈人,雖然受贈人主觀上不存在惡意,但因其屬于無償取得即沒有支付合理對價,因而仍不為善意取得,即便是附義務的贈與合同亦不例外。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善意受讓人與無處分權人的合同效力相關內容,善意受讓人與無處分權人的合同屬于善意取得,有法律效力,受讓人是可以取得標的物所有權的。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拆遷二手房能公證嗎
2021-01-12助理醫(yī)師在二級醫(yī)院獨立值班出現事故有責任嗎
2021-01-17在我國怎么處理非法移民
2021-01-17交通事故鑒定中是否扣車
2021-02-08法院強制執(zhí)行常見手段有哪些
2020-11-27撤銷強制執(zhí)行兩個月了怎么還沒消除
2021-03-19協(xié)商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支付補償金嗎
2021-02-14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職工可要求經濟賠償金
2021-02-17如何確定競業(yè)禁止協(xié)議的競業(yè)限制范圍
2021-01-09離職補償金標準按照應發(fā)嗎
2021-02-15實習期簽署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2-17企業(yè)能辭退哪些員工
2020-12-21已過仲裁時效是否應當受理
2021-02-27定期壽險購買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27應該找誰賠付房屋意外受到的損失
2021-03-05保險公估人承擔過錯賠償責任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2021-01-06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問題探析
2020-11-15富陽3輪船載貨物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22人身保險合同
2021-03-08保險公司經辦人擅改簽單日期導致的保險合同糾紛的理賠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