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分自身權利行為不構成違約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民事訴訟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所謂處分,是指當事人對自己依法享有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是否行使以及如何行使由他自己自由支配。處分既包括當事人對實權權利的處分,又包括當事人對訴訟權利的處分。實體權利是公民根據民法等實體法的規定而享有的權利,例如,所有權、債權、繼承權等。訴訟權利是公司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而享有的權利,例如,起訴權、上訴權、撤訴權等。
在民事訴訟的全過程中,當事人需要不斷地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當事人的處分行為對訴訟程序的發生、發展、變更和消滅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例如,當事人的起訴是對起訴權的處分,起訴行為可以引起訴訟程度的發生,訴訟程度開始后,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要求,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這些行為既是當事人對民事實體權利的處分,可以確定民事權利的歸屬,也是當事人對民事訴訟權利的處分,可以促使程序終結。另外當事人如果不服第一審人民法院的裁判,可以提出上訴,上訴權的處分可以引起第二審程序的發生,等等。都是當事人處分行為對訴訟程序的影響。
那么當事人應該怎樣處分自己的權利呢
①處分權是當事人在訴訟中享有的一項重要民主權利,任何人不能侵犯當事人的這項權利。在當事人的民事權益發生爭議或受到侵犯時,放棄還是保護自己的權利由當事人自已決定,用起訴的方式還是用訴訟外的方式解決糾紛由當事人自己決定。
②在訴訟中,當事人對實體權利的處分,必須通過對訴訟權利的處分而實現。例如,原告和被告決定和解,如果是在訴訟外的和解,那么僅僅是單純的對民事實體權利的處分,必須通過對訴訟外的雙方同意即可。如果是在訴訟過程中的和解,必須由雙方簽定和解協議,通過對訴訟權利的處分來實現對實體權利的處分。
③當事人行使處分權不能違反法律規定,即當事人的處分權限定在法律規定的法律內,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不得損害其他公民的利益。如果當事人的處分行為違反法律,侵犯了國家、集體和他人的民事權益,人民法院就會代表國家進行干預,不承認當事人的處分行為有效。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處分自身權利行為不構成違約”。從上文可知,處分自身權利行為不構成違約。在無權處分的場合,合同訂立之后到處分完成之前,權利人基于某種考慮往往也同意處分結果的發生,所以,權利人對即將發生的無權處分的承認,也有研究意義。了解更多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抵押財產上成立留置權的法律保護是怎樣的
2021-02-15永久居住權到期怎么辦
2020-12-09申請注冊三維標志商標有哪些限制條件
2021-03-05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民事賠償標準
2021-02-19勞動合同變更時未變的內容繼續有效嗎
2021-02-10手寫的紙質版離婚協議書有效嗎
2020-12-05第二順位繼承人是什么
2021-03-08找房屋中介要注意什么
2021-01-17房地產業的發展商與投資商的區別
2020-12-08上班途中遇車禍 公司拒絕工傷賠償
2021-02-07新《集體合同規定》注重對女職工特殊保護
2020-12-10法院仲裁派遣工資流程是什么
2021-01-01車上人員責任險應該歸誰所有
2021-02-07海洋運輸貨物有幾種保險
2020-12-08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法理分析
2020-12-31在人身保險中應該規定哪些內容
2021-01-28跳槽去另一個公司保險基數怎么算
2020-12-20意外傷害保險理賠需要多久
2021-02-22學生自殺保險理賠嗎
2021-01-19學生意外保險理賠流程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