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借款合同效力的認定問題
企業借貸合同違反有關金融法規,屬無效合同。對于合同期限屆滿后,借款方逾期不歸還本金,當事人起訴到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除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法(經)發(1990]27號<關于審理聯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四條第二項的有關規定判決外,對自雙方當事人約定的還款期滿之日起,至法院判決確定借款人返還本金期滿期間內的利息,應當收繳,該利息按借貸雙方原約定的利率計算,如果雙方當事人對借款利息未約定,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借款人未按判決確定的期限歸還本金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利息。
關于企業之間發生的借貸行為的效力認定問題
1、企業之間直接借貸,固然可以將企業的閑置資金有效地利用起來,但金融是一國經濟的命脈,其穩定性關系到一國經濟的穩定,企業之間進行直接借貸,國家不易監管,這種金融監管體制之外的融資有很大的金融風險。而且,在實務中存在企業將非自有資金借貸給他人牟取利差的情形,這種情形影響了金融秩序,應予禁止。相關司法解釋和行政規章均進行了相關規定
2、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于大多市場主體而言主要面臨的問題仍然是資金短缺,特別是對中小企業而言,如何拓寬融資渠道更是其面臨的困難局面。因此,有條件地放開多種形式的融資渠道,發展民間借貸市場,對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肯定是大有裨益的,過嚴的金融控制必定會制約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我國銀行利率最高限額的放開,正預示著金融政策將更加開放。但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如何因勢利導、如何加強監控措施。在上述指導原則下,如果企業之間為了調劑資金余缺,完全以其自有資金,也不屬于多次而具有經營性質的進行企業之間借貸,且沒有約定利息或者約定利息不超過國家法定利率浮動范圍,這種情況如果作為無效處理,其實際結果與認定該行為有效基本相同。某些情況下聯營是完全假借聯營名義,其性質是借貸。
但也有些情況下聯營雖然與借貸有聯系,但還是有所不同,它的初衷還是一種合作關系。有些聯營中保底條款是以企業營利為前提的,是在企業營利之后才來分配,是企業利益分配的一種方式,完全由股東之間自已決定,這與完全的借貸性質不同。但是,如果企業之間進行借貸的資金來源是從金融機構套取的資金,然后又進行轉貸他人的;不應認定有效。
為了規范市場秩序和相關的管理秩序,法律禁止企業之間相互進行借貸。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申請法律援助的流程
2020-12-10焦作農村人均住房面積有什么規定
2021-01-23老人能要以前的贍養費嗎
2020-11-15不同意管轄裁定怎么辦
2020-12-15交通事故怎么確定鑒定機關
2020-11-17單方終止合作合同怎么賠償呢
2021-01-13如何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4若公司倒閉該如何賠償員工
2021-02-12實習期記滿12分該怎么辦
2021-01-04人身意外保險遺囑如何變更保險合同受益人
2020-11-13兩種引發保險糾紛的情形
2020-12-26保險合同的非要物性是什么意思
2021-03-10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
2021-01-13保單的轉讓與質押規定
2021-01-12契約撤銷權 PolicyCancellationRight
2020-12-26再保險
2021-01-27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用途有什么
2021-01-21土地轉讓合同書怎么寫
2021-01-24土地出讓金返還相關知識匯總
2021-02-13沒有統一標準,拆遷補償誰說了算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