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存,指由于債權人的原因而無法向其交付合同標的物時,債務人將該標的物交給提存機關而消滅債務的制度。
標的物提存后債務消滅,債權人取得提存物的所有權,債權人可以隨時領取提存物。但是提存僅是消滅債務的措施,在雙務合同中,只有合同當事人雙方均履行了各自的義務,合同才能終止。有時,債務人雖然將標的物提存,按照合同履行了自己的債務,但與其互負到期債務的債權人并未履行對待給付的義務。為避免先行履行可能發生的風險,保證自己債權的實現,債務人可以對提存部門交付提存物的行為附條件,即只有在債權人履行了對債務人的對待債務,或者為履行提供相應的擔保后,才能領取提存物。不符合所附條件的,提存部門應當拒絕債權人領取提存物。
比如,甲乙二公司訂立了購買電視機的合同,甲公司負有交付電視機的義務,乙公司負有支付價款的義務。債務履行期屆滿,乙公司遲延受領,也未支付貨款,甲公司依法將標的物提存。為保證收回貨款,甲公司提存時聲明,只有乙公司支付了電視機價款或者提供了付款擔保后,才能允許乙公司領取電視機。如果在乙公司沒有支付價款也沒有提供擔保的情況下,提存部門將提存物交付給了乙公司,一旦乙公司領取提存物后不能支付甲公司的價款,提存部門要承擔賠償責任。提存人提存時,應當向提存部門明確告知提存受領人所承擔的對待給付義務的內容,以及對所提供的擔保的要求,比如是人的保證,還是抵押或者質押擔保。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便于提存部門交付提存物前進行審查,另一方面,也是判定提存部門責任的根據。
債權人雖然可以隨時領取提存物,但該權利長期不行使,不僅使權利長期處于不穩定狀態,也會給提存部門增加負擔,同時也不符合物質有效利用的原則。因此,本條規定了領取提存物的時效期間,即債權人領取提存物的權利,自提存之日起5年內不行使而消滅。該時效期間是除斥期間,權利因時間的經過不復存在。提存物自提存之日起經過5年,扣除提存費用后歸國家所有,債權人不能再對提存物主張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重婚案件受害人可以自己到法院起訴嗎
2021-03-11勞務公司怎么注冊
2020-12-23非法集資罪的構成要件怎么規定
2020-11-22未盡贍養義務能否受贈與
2021-03-11離婚證據的收集包括哪些
2021-03-01離婚前財產保全是凍結嗎
2020-12-29房屋有抵押能否訴前擔保
2021-02-02勞動合同續訂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01如何約定競業限制條款才合法?
2021-01-09出口產品責任保險中產品危險程度是如何劃分的
2020-11-14貨物運輸保險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2021-02-07解除保險合同的手續及風險
2021-01-24保險公司定損不合理怎么辦
2020-11-21二手車能否超出其轉讓價格進行理賠
2021-01-11汽車被淹該怎么理賠
2020-11-11一車投保兩份交強險能否都獲賠
2021-01-29原保險與再保險有什么區別
2021-02-05土地承包方式有哪些
2021-03-25承包地補償糾紛該怎么解決呢
2021-01-29一人私自轉讓土地的費用要均分嗎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