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協議管轄的適用范圍
(一)在審理級別上,協議管轄僅適用于第一審民事案件
當事人在協議時只能約定一審的地域管轄,不得變更級別管轄,將依法應由基層法院管轄的訴訟約定由中級法院或者高級法院管轄,或者相反,否則就會違背民事訴訟法有關審級的規定,造成審級混亂。
(二)在管轄類型上,協議管轄限于非專屬管轄的訴訟
對于專屬管轄訴訟,《民事訴訟法》第33條規定: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1、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2、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的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3、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由于專屬管轄是按照訴訟標的的特殊性所確定的管轄,具有強制性,因此不允許當事人通過協議改變。
(三)在表現形式上,協議管轄為要式行為,必須采用書面形式
由于《民事訴訟法》第34條要求協議管轄必須采取書面形式,因此,以口頭形式約定管轄法院的,約定無效。
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
2015年2月4日開始實行的《民訴法司法解釋》第30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的書面協議,包括書面合同中的協議管轄條款或者訴訟前以書面形式達成的選擇管轄的協議。
這也就意味著,現行司法解釋并不強制要求在書面合同中約定管轄法院,同時也允許當事人在合同之外達成的管轄協議。
(四)在案件類型上,協議管轄擴大至“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性權益糾紛”案件
現行《民事訴訟法》第34條改變了2007年《民事訴訟法》第25條的規定,將協議管轄的范圍由“合同”擴大至“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因此,因物權、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而產生的民事糾紛,也可以適用協議管轄,但仍然不允許與人身密切聯系的婚姻、收養、監護、繼承糾紛等案件適用協議管轄。
二、協議管轄的法律依據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34條規定: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侵權人應賠償哪些損失和費用
2021-01-22人格權的積極職能是什么
2020-11-17放棄撫養權需要公證呢
2021-01-01信用卡逾期怎么申請債務重組
2020-12-20購買汽車合同效力如何
2021-02-03如何避免購房定金糾紛
2021-02-13哪些人不能擔任法定代表人
2021-02-23離職補償金的補償月份怎么計算
2020-11-19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2021-03-20私人幼兒園疫情不上班有工資嗎
2020-12-14壽險理賠中主訴證據效力的認定
2021-01-08旅游意外傷害險定義
2020-11-21沒有按時交保費能否得到保險賠償
2020-12-18事故中機動車貶值怎樣理賠
2021-02-13車禍一方保險怎么賠償
2021-02-2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21-01-29如何選擇合格的保險代理人
2020-12-14萬能保險 UniversalLife
2021-03-01國家土地轉讓
2021-01-19土地轉讓協議書規定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