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頭承諾和合同不一致怎么辦
1、口頭承諾和合同都有效,都可以為準。
2、《合同法》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采用書面形式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采用書面形式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
可見,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采用書面形式的之外,口頭的承諾也算是合同,也同樣具有法律效力。但最大的問題是一但發生爭議,不利的一方就可能不承認他的承諾,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法院也難以支持。
二、口頭承諾也是一種合同嗎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54條、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公民、法人為了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所實施的合法行為。
56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采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它形式。法律規定使用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其規定。
57條、民事法律行為自成立之日起具備法律效力,行為人除非依照法律規定或對方當事人同意,不得隨意變更或解除。
綜上所述,口頭承諾系公民、法人為了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所實施的合法行為的一種。
根據上述法律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采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它形式。
因此,可以認定口頭承諾具有法律效力,其效力自承諾開始,也就是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生效。承諾之人受承諾的約束,除非依照法律規定或對方當事人同意,口頭承諾之人不得對自己的承諾隨意變更或解除。
這亦符合民事法律行為應當遵守誠實信用原則的司法精神之體現。法律的淵源來自于一個國家的社會道德,我國自古就有“人無信而不立”。這亦體現了,社會道德與法律對于信守承諾的看重!
然而,客觀事實與你能夠證明的客觀事實未必一致!接受承諾一方,如果不能證明口頭承諾的客觀存在,恐怕維權方面講面臨巨大障礙。
所以,很多時候,無論是在實踐之中還是法律方面,都盡量主張將相關承諾落實與紙面上。
關于民事法律行為,包括口頭承諾,只要在其行為實施之時,不存在欺詐、脅迫、重大誤解、顯失公平、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等符合無效或可撤銷、可變更的情形下
該民事法律行為依法成立,依法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包括口頭承諾)自成立之日具有法律約束力。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帶來的關于“合同與合同承諾”的相關法律知識的講解,大家可以仔細閱讀本文,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明智的決定與處理,小編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什么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可以聯系我們律霸網平臺的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怎么撤銷無效婚姻
2020-11-26發生車禍之后是否可以和解
2020-11-25小區改造造成個人財產損失怎么辦
2021-01-11律師在各階段會見犯罪嫌疑人所需要的相關手續有什么
2021-02-07房地產開發用地概念和類型
2021-01-25有購房合同但是沒有房產證可以保全嗎
2020-12-15實習協議有效力嗎
2021-02-17人員聘用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2021-01-30競業限制是否對所有員工都適用
2020-11-10工作多久視為建立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4確認勞動關系能否中斷索要工資的時效
2021-01-21外包勞務審計流程怎么進行
2021-01-21退休前欠的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3-01人壽保險理賠所需哪些材料
2021-02-24人身保險的保險費是怎么支付的
2021-01-24人身保險可以適用代位追償嗎
2021-02-18有保險撞死人保險公司全賠嗎
2020-12-17如何書寫保險理賠申請書
2021-01-10《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中罰款5至30萬的情形
2021-01-25車險理賠定損技巧是什么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