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頭承諾和合同不一致怎么辦
1、口頭承諾和合同都有效,都可以為準。
2、《合同法》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采用書面形式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采用書面形式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p>
可見,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采用書面形式的之外,口頭的承諾也算是合同,也同樣具有法律效力。但最大的問題是一但發生爭議,不利的一方就可能不承認他的承諾,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法院也難以支持。
二、口頭承諾也是一種合同嗎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54條、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公民、法人為了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所實施的合法行為。
56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采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它形式。法律規定使用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其規定。
57條、民事法律行為自成立之日起具備法律效力,行為人除非依照法律規定或對方當事人同意,不得隨意變更或解除。
綜上所述,口頭承諾系公民、法人為了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所實施的合法行為的一種。
根據上述法律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采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它形式。
因此,可以認定口頭承諾具有法律效力,其效力自承諾開始,也就是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生效。承諾之人受承諾的約束,除非依照法律規定或對方當事人同意,口頭承諾之人不得對自己的承諾隨意變更或解除。
這亦符合民事法律行為應當遵守誠實信用原則的司法精神之體現。法律的淵源來自于一個國家的社會道德,我國自古就有“人無信而不立”。這亦體現了,社會道德與法律對于信守承諾的看重!
然而,客觀事實與你能夠證明的客觀事實未必一致!接受承諾一方,如果不能證明口頭承諾的客觀存在,恐怕維權方面講面臨巨大障礙。
所以,很多時候,無論是在實踐之中還是法律方面,都盡量主張將相關承諾落實與紙面上。
關于民事法律行為,包括口頭承諾,只要在其行為實施之時,不存在欺詐、脅迫、重大誤解、顯失公平、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等符合無效或可撤銷、可變更的情形下
該民事法律行為依法成立,依法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包括口頭承諾)自成立之日具有法律約束力。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帶來的關于“合同與合同承諾”的相關法律知識的講解,大家可以仔細閱讀本文,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明智的決定與處理,小編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什么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可以聯系我們律霸網平臺的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調崗員工不同意解除合同可以索賠嗎
2021-03-22定金、違約金、損害賠償金三者之間的關系
2020-11-24事故鑒定有關的處理時限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27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意見書
2021-03-14公房使用權有哪些形式
2021-01-22技術開發合同要約定有效期限嗎
2020-12-31簽了不平等合同怎么辦
2021-01-24買賣拆遷安置房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06如何保障老年人的住房
2021-02-23主張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有時效嗎
2021-03-04解除與終止勞動合同到底有什么區別
2020-11-18股東之間的競業限制協議有效嗎
2020-12-28實習期沒工資轉正要壓工資嗎
2021-03-23產品質量責任保險中如何計算賠償
2021-03-02保險合同中保險人的主要義務是什么
2021-02-28保險理賠的程序包括
2021-02-26此案保險公司應拒賠
2020-11-24不可抗辯條款的期限是多久
2021-02-05保險理賠金額如何證明
2021-02-03買汽車保險時如何投保更安全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