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突出重點,注重效率。
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可見庭審的核心應當是控、辯雙方的舉證、質證,要引導控辯雙方將主要精力集中在舉證和對證據發表意見上,突出重點,抓住主要矛盾。同時,應將提高訴訟效率作為一個重要的價值目標來實現。要使庭審清晰流暢,還要從庭審改革入手,減少庭審中的環節,如開展庭前證據交換或實行證據開示制度,縮短庭審中的舉證時間,并使質證更具有針對性。
第二,調動對抗,駕馭庭審。
法官居中裁判,并不等于消極無為,要善于運用庭審指揮權。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控辯雙方激烈對抗的精彩場面,故事情節也隨之跌宕起伏,有的甚至讓人拍案叫絕。這就是雙方對抗產生的效果和魅力。令人遺憾的是,目前我們的庭審中缺乏應有的對抗與爭辯。作為法官要引導雙方進行舉證,包括辯護人提出與公訴機關相反的證據,并對對方證據發表充分的質證意見。案件事實、法律適用在激烈的對抗中越來越明晰,同時又能充分保障當事人訴訟職能的實現,并保證雙方當事人合法權利的行使,從而使法院認定的事實更客觀、更真實。在庭審過程中,法官要適時地對雙方的爭議焦點進行歸納、小結,以使辯論焦點集中、主題明確。在調動雙方對事實和證據進行對抗、爭辯的同時,也要保證庭審活動平穩、高效地推進,并在出現問題、爭議與沖突時及時采取措施,因勢利導,掌握法庭的主動權、指揮權,在對抗中查清案件事實,分清是非曲直,引導控辯雙方從簡單的對抗走向理性的對抗。
第三,靈活應對,沉著果斷。
隨著控辯雙方對抗的增強,法庭上情勢的發展也瞬息萬變,主持法庭,不可能有固定的程式,法官在規范主持庭審的同時還要避免過分刻板與機械。一方在提問或舉證時,另一方提出反對或抗議意見后,法官應當立即作出反應,這個反對或抗議是有效還是無效。這就要求法官必須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敏銳的反應,要具備當庭傾聽和吸收信息并快速作出判斷的能力,要提高耐心傾聽的技巧,對控辯雙方發表的意見及相關信息在短時間內進行吸收、梳理、歸納,并加以分析判斷,迅速準確地作出決定,表明態度。對明顯帶有誘導性的提問,對無視本案事實和法律規定,漫無邊際地發表意見的也要及時予以制止。一旦內心確信,就要表現出充分的自信和鎮靜。
第四,規范語言,文明審判。
法庭是揭露犯罪、懲罰犯罪的神圣殿堂,在這樣莊重的場合,必須使用規范的語言指揮庭審活動。所謂規范語言,就是在應該使用專用語言的時候必須使用專用術語即法言法語,運用法言法語不僅顯得嚴肅、莊重,而且更簡潔明了。如,傳“被告人”就比“把被告人押上來”更為簡潔和規范。當然,有時法庭上也可用一些自然的白話,讓當事人明白易懂,要根據不同被告人的文化程度、地方特點等因素,采用不同的語言方式。有人說,法官需要一定的資歷,確實,生活閱歷的豐富、知識和經驗的積累,都有助于審判工作的順利開展。被告人在被宣判有罪前,不能被提前當做罪犯來對待,即使是可能被判處死刑的被告人,我們也應當保障其各項權利的行使,尊重其人格權利和起碼的尊嚴。“以嚴厲的眼光對事,以悲憫的眼光對人”,要在刑事審判中體現一定的人文精神,這也是實踐文明司法和司法為民的具體表現。
第五,端正威嚴,修煉“內功”。
“公生明、廉生威”,法官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有著特殊的職業要求,不但要在職業品質上恪守法官職業的良知與職業道德,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只有不斷更新司法理念,提高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才能切實把握好庭審,強化庭審功能,確保司法公正與效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繼父母離婚后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是否能繼承
2021-01-26反擔保解除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3-08剝奪政治權利的內容包括哪些
2021-02-11看守所人犯的近親屬病重,可以回家探視嗎
2020-11-23什么是侵占罪,與盜竊罪有何不同
2021-02-07結婚自由主要有哪些內容
2020-12-21先予執行能拍賣嗎
2021-01-09店面押金不退,報警能立案嗎
2020-11-25房屋轉讓居間協議范本
2021-03-18勞動合同怎樣終止?
2021-03-21團體意外險和個人意外險有什么區別
2021-03-14產品責任糾紛案件如何進行舉證呢
2021-03-08產品責任險條款(涉外)
2021-02-14飛機軍事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8建筑工程一切險保險合同
2020-12-29購車保險合同約定不明確的,對合同條款應如何解釋?
2020-12-26劉某訴某保險公司――帶病投保糾紛案
2021-03-12受益人的指定和變更是怎樣的
2021-02-08回遷地辦理土地轉讓的費用是多少
2021-03-26土地轉包和出租的區別是什么,土地出租合同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