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應當在判決之后嗎
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后六個月內提出。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五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后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相關知識:
根據法律規定,我國法院審理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二審法院作出的判決為終審判決。二審判決經宣判或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法院生效的判決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
為了保證法院判決的公正、準確、合法,法律還規定了“審判監督程序”,即對法院的生效判決,如發現確有錯誤,可以通過進行再審予以糾正的程序。以民事訴訟案件為例,有以下情況,可以提起審判監督程序:
(l)由有審判監督權的人民法院提起。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的,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因此,作出終審判決的法院,如發現已生效的判決確有錯誤,應依照法律規定決定進行再審,依法作出正確的判決。
(2)由符合法定條件的當事人申請。《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因此,當事人對已生效的判決,可以申請再審。但當事人申請再審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
《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三)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四)人民法院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五)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當事人的再審申請,如不符合上述規定,法院審查后,應將予以駁回。當事人申請再審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即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后2年內提出。”
(3)由有監督權的人民檢察院提起。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檢察院有權對人民法院的民事審判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發現有《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情形時,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在實踐中,民事訴訟當事人對法院生效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有權提出抗訴的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由檢察院審查申訴是否符合條件,決定是否提出抗訴。
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后六個月內提出。如果您或者家人、親友的情況比較復雜,需要法律服務,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國人被驅逐出境流程
2021-02-14麻醉師違規執業如何處罰
2021-01-11二審案件一定要合議庭審理嗎
2020-11-18最新!民法典草案提審:婚姻家庭編擬了這些新規(20個新亮點)
2020-12-25承兌匯票逾期付款多久可以起訴
2020-12-21申請勞動仲裁時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0-12-13撫恤金誰有權領取
2021-01-08交通事故財產保全需要擔保嗎
2020-11-13人身保險的原則具體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04開車撞死人保險公司賠多少
2021-03-17“閩連運9503”輪船載貨物保險糾紛案
2021-03-11調解可以在保險公司嗎
2020-12-17保險公司克扣員工工資怎么處理
2021-02-10發生交通事故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2-16一車投保兩份交強險能否都獲賠
2021-01-29集體土地承包年限是多久
2020-12-26給政府征地要不要繳納土地出讓金
2020-12-21國有土地出讓土地增值稅怎么算
2020-12-26拆遷房屋宅基地怎么補償
2021-02-01房屋拆遷政府補償規定是怎樣的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