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作出維持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判決必須同時有哪些條件
1、維持判決。
指人民法院通過審理,認定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有效,從而作出否定原告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指控,維持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判決。維持判決是人民法院對原告請求的否定和對被告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的肯定,是人民法院通過行政訴訟維護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主要表現。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作出維持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判決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證據確鑿。即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證據確實可靠,并足以證明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的存在;
(2)適用法律、法規正確。即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所適用的法律、法規及相應條款正確合理;
(3)符合法定程序。即被告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行政程序。
2、撤銷判決。
指人民法院經過對案件的審查,認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部分或者全部違法,從而部分或全部撤銷被訴行政行為,并可以責令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判決。撤銷判決是人民法院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效力的部分或全部的否定,是對原告權益的保護,因而撤銷判決在行政訴訟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撤銷判決可分為三種具體形式:
(1)全部撤銷,適用于整個具體行政行為全部違法或具體行政行為部分違法但具體行政行為不可分;
(2)部分撤銷,適用于具體行政行為部分違法、部分合法,且具體行政行為可分,人民法院只作出撤銷違法部分的判決;(3)判決撤銷并責令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其適用于違法具體行政行為撤銷后尚需被告對具體行政行為所涉及事項作出處理的情形。
具體行政行為具備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作出撤銷判決:
(1)主要證據不足。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缺乏必要的證據,不足以證明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所認定的事實情況。主要證據不足意味著行政機關在沒有查清案件基本情況或在沒有充分證據證明的情況下就作出了具體行政行為,具體行政行為缺乏事實基礎,人民法院有權予以撤銷。
(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指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錯誤地適用了法律、法規或者法律、法規的條款。
(3)違反法定程序。指行政機關在實施具體行政行為時違反了法律規定的作出該行為應當遵循的步驟、順序、方式和時限等要求,它是作出撤銷具體行政行為判決一個獨立存在的理由,不依附于其他任何條件,只要具體行政行為違反程序,不管實體決定正確與否,都構成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的理由。
(4)超越職權。指行政機關實施具體行政行為時超越了法律、法規授予其的權力界限,實施了無權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主要表現有:行政機關行使了憲法、法律沒有授予任何國家機關的權限,或者行使了法律授予其他國家機關的權力;超越了行政機關行使權力的地域范圍;超過法定時間行使權力;超越了法律、法規規定的數額規定。
(5)濫用職權。指行政機關具備實施行政行為的權力,并且其行為形式上也合法,然而行政機關行使權力的目的違反法律、法規賦予其該項權力的目的。它實際屬于權力的不正當行使。在實踐中濫用職權的主要表現有:第一,不正當的考慮。行政機關或公務員為了小集團利益或者個人利益,故意考慮法外因素或者故意不考慮應當考慮的因素。第二,故意遲延和不作為。指行政機關在處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請求或者申請時,明知自己負有作為義務,但卻以各種理由故意推脫,拖延履行自己的職責。第三,不一致的解釋和反復無常。不一致的解釋指行政機關在處理同類案件時,對某些規范不經法定程序故意隨意解釋,導致這些解釋往往相互矛盾和沖突;反復無常指行政機關實施具體行政行為時,沒有明確的標準,經常改變自己的主張和決定。
對于撤銷判決方式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具體行政行為只要具備上述五種形式之一即構成人民法院的撤銷理由,每個理由各自獨立。
(2)復議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原具體行政行為,復議決定自然無效。
(3)如果判決撤銷違法的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將會給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造成損失的,人民法院在判決撤銷的同時,可以分別采取以下方式處理:
①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②責令被訴行政機關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
③向被告及有關機關提出司法建議;
④發現違法犯罪行為的,建議有權機關進行處理。
3、履行判決。
指人民法院經過審理認定被告負有法律職責無正當理由而不履行,責令被告限期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
人民法院作出履行判決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
(1)被告負有履行某項義務的法定職責。這是人民法院作出履行判決的前提。
(2)被告沒有履行該法定職責。沒有履行包括不履行和拖延履行兩種。不履行指行政機關明示拒絕履行法定職責;拖延履行指行政機關不及時履行自己的法定職責,或者是否履行態度不明確。
(3)被告沒有履行法定職責無正當理由。
人民法院判決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應當指定履行的期限,因情況特殊難于確定期限的除外。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對被告有法定職責而無正當理由沒有履行該法定職責的案件,人民法院并非必須作出履行判決,判決被告履行該法定職責。在判決被告履行該法定職責已為時太晚,責令其履行已無實際意義的情況下,人民法院應當作出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者無效的確認判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所造成的損失可請求行政機關賠償。
4、變更判決。
指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行政處罰行為顯失公正,運用國家審判權直接改變行政處罰行為的判決。變更判決是人民法院行使司法變更權,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理性進行審查的具體體現。變更判決與撤銷判決最大的區別是變更判決直接確定了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由于在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監督和審查的中心是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所以行政訴訟法對人民法院行使司法變更權作出變更判決規定了一定的限制條件:
(1)變更判決只能針對行政處罰行為作出,對于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無權行使司法變更權。這是人民法院適用變更判決的外在范圍限制。
(2)行政處罰行為顯失公正。這是人民法院適用變更判決的內在范圍限制。人民法院并非能對所有違法的行政處罰行為都有權變更,人民法院只能對顯失公正的行政處罰行為適用變更判決。所謂行政處罰顯失公正是指行政處罰雖然在形式上不違法,但處罰結果明顯不公正,損害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在實踐中,顯失公正的典型表現形式就是畸輕畸重,即行政機關實際作出的行政處罰與被處罰人的違法行為應受到的行政處罰相差過于懸殊。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時同樣情況不同對待或者不同情況同等對待也可構成顯失公正。
人民法院對行政處罰行為作出變更判決,原則上只能減輕不能加重。這主要是為了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訴權,消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起訴時面臨可能被加重處罰的種種顧慮而作出的規定。不過,人民法院不得加重對原告的處罰只是原則,在利害關系人同為原告的情況下,人民法院如果認為行政機關對起訴的被處罰人的處罰過輕,可以作出加重對其處罰的變更判決。
5、駁回原告訴訟請求判決。
指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的訴訟請求依法不能成立,但又不適宜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作出其他類型判決的情況下,人民法院直接作出否定原告訴訟請求的一種判決形式,與撤銷判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它主要適用于下列情形:
(1)原告訴被告不作為的理由不能成立的。在原告訴被告不作為的行政案件中,如果的確存在被告無正當理由而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情形,人民法院可作出履行判決,責令被告履行法定職責。但在被告不構成行政不作為,即原告訴被告不作為的理由不能成立時,人民法院不能作出履行判決,同時對這種情況通常也不宜作出維持判決,在此情況下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2)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但不合理。一般而言,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人民法院應當作出維持判決,但如果具體行政行為存在合理性問題,人民法院則不宜直接作出維持判決,因為人民法院通常無權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理性進行審查和裁判,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存在合理性問題時,人民法院判決維持具體行政行為則有縱容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存在合理性問題之嫌,相反,人民法院使用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判決,既可以避免使用維持判決的不足,也可以達到行政訴訟的目的。
(3)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但因法律、政策變化需要變更或廢止的。同樣,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雖然合法,但隨著法律或政策的變化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需要變更或者廢止的,也不宜作出維持判決,因為一旦人民法院判決維持該具體行政行為,會給行政機關將來變更或廢止該具體行政行為帶來困難。在此情況下人民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既可以達到肯定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目的,又可為行政機關變更或廢止具體行政行為留有余地。
(4)其他情形。除上述三種情形外,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發現不能或不適宜作出其他類型的判決,而原告的訴訟請求又不能成立的,人民法院可以作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判決。
6、確認判決。
指人民法院通過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或違法的一種判決形式。確認判決按照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與否的結果,可分為確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判決和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判決。在有下列情形之一時,人民法院應當作出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者無效的判決:
(1)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但判決責令履行法定職責已無實際意義的。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通常應作出履行判決,判令被告履行法定職責,但在被告履行法定職責已為時過晚,達不到對原告救濟目的時,人民法院判決責令被告履行法定職責已無實際意義,在此情況下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認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確認判決。
(2)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但不具有可撤銷內容的。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人民法院可以作出撤銷判決,但在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不具有可撤銷內容時,人民法院就只能作出確認違法判決。例如,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不制作、不送達決定書,而該具體行政行為又屬違法行為,即可適用此判決形式。
(3)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依法不成立或無效的。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不成立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不符合行政行為成立條件,不能產生法律效力的行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無效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存在重大違法情形或依法不可能成立的行為。由于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依法不能成立或其本身自始無效,人民法院無從撤銷,而應作出確認其無效的判決。
(4)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但撤銷將給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帶來重大損失的。通常情況下,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人民法院應當作出撤銷判決,通過撤銷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但如果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將會給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帶來重大損失,從維護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大局出發,人民法院不應作出撤銷判決,而作出確認違法判決。不過,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人民法院應同時判令被訴行政機關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同時,如果給當事人造成損害,人民法院還應依法判決被訴行政機關承擔賠償責任,以補救當事人的損失。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整理的相關知識,如果有其他疑問,歡迎來律霸網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掛名股東如何規避風險
2020-12-12表演者權中的要求報酬權如何主張
2021-01-29留置物消滅的法律效果
2020-11-24交通違章處理流程
2021-02-01破產申請的受理時限是多久
2021-03-16法院能否強制執行共有房產中其中一個共有人的份額
2021-01-18不可抗力消除后能否解除合同
2020-11-25工程質量不達標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土地確權后還能建房嗎
2020-12-17房屋租賃注意事項
2021-01-10房產證抵押貸款還需要銀行流水嗎
2021-01-05工資80,七天試用期給30合法嗎
2021-01-10學生實習期受傷是工傷嗎,學生實習期受傷誰來擔責
2021-02-27新員工調崗管理流程怎么進行
2021-03-22如何理解定期壽險
2021-01-14保單質押率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08人身保險重復保險的賠償原則有哪些
2021-03-18車沒保險被追尾了怎么賠償
2020-12-31摩托車必須買保險嗎
2021-02-04怎樣改變土地用途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