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廣東省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規則全文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7 · 77人看過

一、適用范圍

1、基層人民法院審理簡單的民事案件可以適用簡易程序。

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不能適用簡易程序審理:

(1)起訴時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

(2)本轄區內有較大影響的案件;

(3)涉外、涉臺案件;

(4)發回重審或再審的案件;

(5)疑難復雜或新類型案件。

3、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在審理過程中如認為案情復雜,可以轉為普通程序審理,但應及時將變更程序的決定及合議庭組成人員告知當事人。按照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在審理過程中無論是否發生了情況變化,都不得再轉為簡易程序審理。

二、庭前準備工作

4、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可以當即開庭或排期直接開庭。

(1)當事人雙方同時到人民法院請求解決糾紛的,當即審查確認原、被告資格,訴訟主體適格的,辦理立案手續后,可以當即開庭審理,不受15日答辯期的限制。經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也可不經開庭逞行調解。

(2)當事人一方到人民法院請求解決糾紛,可在立案后當即用書面、電話、或委托基層組織工作人員捎信等簡便方式傳喚另一方當事人到庭。經征求被告意見,被告明確表示不需要給予答辯期的,記人筆錄,可由被告進行口頭答辯,當即開庭審理;被告要求書面答辯的,開庭日期應安排在其明確表示需要的答辯時間(不超過15日)之后。

(3)除上述(l)、(2)的情況外,其他簡易案件一般應在立案后5日內確定開庭日期,開庭日期應在被告15日的答辯期之后。

5、原告提出的訴訟請求不明確、不具體的,應當要求原告明確具體的訴訟請求。

6、確定開庭日期后,應在3日內向原告發送《受理案件通知書》,向被告發送《應訴通知書》、《起訴書》副本(原告系口頭起訴的,可口頭或歸納成書面告知被告),同時將開庭《傳票》、《舉證通知書》、《訴訟須知》(含訴訟權利、義務內容,適用的訴訟程序,獨任審判員姓名)等訴訟文書,分別發送給各方當事人(立案時已發送的除外)。

7、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案件的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以及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均應當公開審理。開庭前可以對外公告當事人的姓名、案由和開庭時間、地點,也可以不公告。

8、開庭前,獨任審判員應認真審核訴訟材料,歸納當事人的爭議焦點,確定庭審應重點查明的問題。熟悉與本案處理有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司法解釋以及可能涉及的相關專業知識等。

9、通知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參加訴訟。發現原告主體不適格的,應裁定駁回起訴或由其自動撤訴。發現被告主體不適格時,尚未通知被告應訴的,應告知原告更換被告或撤訴,原告不同意更換又不撤訴的,裁定駁回起訴;已經通知被告應訴的,裁定駁回起訴或由其自動撤訴。

10、當事人申請追加共同訴訟人或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的,應對其申請進行審查。申請無理的,裁定駁回申請;申請有理的,通知應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

11、指導當事人舉證可采用書面或口頭形式,可根據不同案件類型制定不同的《舉證通知書》發給當事人,舉證通知中應說明舉證范圍、舉證時限、不舉證或舉證不足所應承擔的法律后果等。如當面指導當事人舉證,應就舉證責任的含義、舉證的范圍等向當事人作出說明。

12、開庭場所的布置,有條件的應嚴格按最高法院有關審判法庭擺設的規定布置,室內條件較差的或巡回露天開庭的,也應莊重整潔,審判臺面向全體出庭人員設置,訴訟當事人的席位面對審判人員的席位,旁聽人員的席位在訴訟當事人席位后面或旁邊,與審判區保持一定的距離。

開庭應盡可能配備法警執勤,沒有法警的可指派其他工作人員在庭上傳遞訴訟材料和維持法庭秩序。

公民要求旁聽的,查驗身份證后可予允許。

13、開庭前,書記員應當審查核對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當事人或其他訴訟參與人沒有到庭的,書記員應及時報告審判員,由審判員決定是否延期或者中止審理。決定延期或者中止審理的,當即告知到庭的當事人,并記入筆錄,及時通知未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

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作缺席判決

凡用口頭、電話等簡便方式通知當事人,未按照民訴法第100條、第129條和第130條規定的方式傳喚當事人的,當事人不到庭時,不得采取拘傳措施,也不得按撤訴處理或缺席審理。

14、開庭前,書記員應宣布法庭紀律。

15、有證人、鑒定人、勘驗人到庭的,應讓其在法庭外休息候傳,不得旁聽。

三、開庭審理

16、書記員宣布全體起立,請審判員入庭。審判員就坐后,書記員示意全體人員坐下,向審判員報告訴訟當事人的到庭情況,以及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等候出庭的情況。審判員詢問各方當事人對對方出庭人員有無異議。審判員對出庭人員有疑問或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出庭人員有異議的,應立即查明處理。

17、到庭的當事人或訴訟代理人不適當,導致不能進行庭審的,可予當庭訓誡,并視其具體情況責令立即更換,或依民訴法第132條第(四)項的規定延期審理或按撤訴處理。如第二次到庭人員仍不適當,按撤訴處理,或缺席判決。

18、審判員查明不存在影響開庭審理的因素后,應宣布開庭,并宣布案由、審判員、書記員姓名,宣布其他到庭的訴訟參與人名單。不公開審理的案件應當說明理由,并請無關人員退出法庭。

19、開庭前已通過書面或口頭形式向當事人告知訴訟權利、義務,審判員經詢問,當事人表示已經清楚的,可不再告知;當事人表示還不清楚的,則應當庭告知并作必要解釋;庭前未向當事人告知訴訟權利、義務,但各方當事人均有律師代理訴訟的,可明確宣布不再告知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內容。有一方沒有律師代理訴訟的,則應予告知。

20、審判員詢問各方當事人是否申請審判員、書記員、鑒定人、勘驗人、翻譯人等回避。

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的,審判員應問明具體理由。申請其他人員回避的,由審判員決定;申請審判員回避的,審判員應宣布暫時休庭,報院長決定(可先口頭請示后宣布,事后補書面附卷)。

當事人申請回避的理由不能成立的,由審判員在繼續或恢復開庭時宣布予以駁回,記人筆錄;當事人申請回避的理由成立,決定回避又難以當即更換合適人選的,或者對當事人的申請因故難以立即作出決定,尚需審查核實的,由審判員宣布延期審理。

申請回避的當事人對駁回回避申請的決定不服,可以申請復議,但復議期間不影響開庭審理。對復議申請應當按決定權限報請審批,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也可以在開庭時當庭作出復議決定并告知申請人。

21、法庭調查先指示原告簡要陳述起訴的請求、事實和理由,然后指示被告、第三人針對原告提出的訴訟請求、陳述的事實和理由,作出簡要的承認或否認的答辯或陳述意見。

對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亦應指示其簡要陳述訴訟請求及其事實和理由。

22、當事人的訴、辯、陳述時間可以合理限制。當事人的訴、辯、陳述沒有針對性或與案件無關,審判員應及時引導或予以制止。

23、原告當庭變更或增加訴訟請求,被告當庭提出反訴的,審判員應問明情況后當庭作出予以審理或合并審理或另案審理的決定,并記錄在案。決定合并審理的案件,應當庭告知當事人按《訴訟收費辦法》規定的收費標準,于七日內向法院交納訴訟費或反訴費,并詢問對方當事人是否需要休庭給予準備答辯的時間。需要的,應予準許,給予十五天的答辯期。

如不需要,則由其當庭答辯,然后對變更或增加的訴訟請求和反訴予以全面審理。

逾期不交納增加的訴訟費或反訴費的,對增加的訴訟請求或反訴按自動撤訴處理。

法庭辯論結束后,當事人增加訴訟請求或提出反訴的,告知另案起訴。

當事人如當庭提出追加當事人的,審判員應當庭作出是否追加的決定,并記錄在案。對決定不同意追加當事人的,應說明不同意追加的理由,并記錄在案;對決定追加當事人的,審判員應當宣布休庭延期審理,待追加當事人后再恢復開庭。

24、當事人的訴、辯、陳述完畢后,審判員應針對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根據案情歸納一個或多個爭議焦點,然后當庭說明法庭調查的重點,引導當事人圍繞焦點分層次有序地進行舉證。各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應經對方辨認,互相質證。

25、庭審中發現有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需要出示的,審判員應直接將公開開庭轉為不公開開庭,然后當庭出o.

26、就同一事實,一方當事人舉出充分的證據,另一方不認可的,舉證責任轉移,由不認可的當事人舉出反駁證據。就同一事實,一方當事人舉出的證據,對方進行反駁,反駁理由充足的,審判員應指令原舉證一方重新舉證,如其當庭表示不能舉證的,認定反駁成立;如其表示能夠繼續舉證的,可子準許,限定期限,再行質證。

27、證人出庭作證的,審判員在核對證人姓名、年齡、職業等基本情況后,應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及作偽證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28.證人作證前應向法庭保證所作的陳述真實可靠,愿對作證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29、證人作出保證后,審判員應先讓證人就其所知與案件有關的事實進行陳述。陳述完畢,告知雙方當事人及訴訟代理人可以向證人發問。當事人對證人采用侮辱性語言發問或采用誘導等不當方式發問的,對方當事人有權提出異議,審判員應就異議是否有效作出決定,異議有效的應予制止,異議無效的由當事人繼續發問。當事人所提問題與證言無關,證人可申請不予回答,是否準許,由審判員決定。

當事人不聽審判員制止,情節惡劣的,按妨害民事訴訟予以處罰。

30、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其所提供的書面證言應當當庭宣讀。當事人自己調查取得的證人證言,由當事人宣讀后提交法庭,對方當事人可以質詢。

31、證人出庭作證前后,不能留在法庭,不得旁聽其作證案件的審理過程。當事人提供的證人沒有正當理由拒不出庭的,由提供證人的當事人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

32、案件的有關事實在開庭前提交有關部門鑒定、評估、審計、勘驗的,審判員應當庭宣讀結論。鑒定、評估、審計、勘驗部門派員出庭的,由其宣讀結論,然后由雙方當事人發表意見,經審判員許可,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向鑒定、評估、審計、勘驗部門派出的出庭人員發問,被發問人員應予回答。被發問人員如認為當事人所提問題與鑒定、評估、審計、勘驗結論無關,可向法院申請不予回答并說明理由,是否準許,由審判員決定。

當事人有權對鑒定、評估、審計、勘驗結論提出異議,是否需要再次鑒定、評估、審計、勘驗由審判員審查決定。

33、法院依職權調查收集的證據由審判員當庭出示、宣讀,然后征詢各方當事人有無異議。如當事人對法院依職權調查收集的證據持有異議,應說明理由,書記員應記錄在卷,審判人員不應與當事人爭辯。

34、所有涉及案件事實的證據,都必須經雙方當事人當庭質證。沒有經過庭審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質證應準許當事人互相提問,還應允許辯論,但可合理限時。

35、質證出現重大分歧,當事人當庭提出要求補充證據或提出某些專門性問題需要重新鑒定、某些物證或現場需要實地勘驗的,由審判員審查決定。

36、審判員認證應堅持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原則。經過當事人質證的證據,能夠當庭認定的,應當庭認定。當庭難以認定的,可以庭后審查認定。

37、一方當事人所舉證據,對方當事人無異議的,審判員應當庭作出認定。

38.一方當事人所舉證據,對方當事人有異議,但明確表示不能舉證推翻的,審判員可以當庭作出認定。

39、一方當事人所舉證據,對方當事人有異議并提供反駁證據,先行舉證的一方當事人對反駁證據予以認可的,審判員應當庭作出認定。

40.當事人所舉的證據來源或取得方式不合法,以及與原件不符的復制件、無原件可核對的復印件,審判員應宣布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

41、一方當事人舉出的證據為法院已生效的裁判文書或是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對方當事人不能舉證推翻的,審判員應當庭作出認定。

42、庭審中對單一證據,審判員確認該證據的效力,應審查以下幾種情況:

(1)取得證據的方式是否合法;

(2)證據形成的原因;

(3)證據的形式是否完整;

(4)提供證據的人的情況及其與本案的關系;

(5)書證是否原件、物證是否原物;復印件或復制品是否與原件、原物相符合。

43、庭審中確認數個證據之間效力,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1)根據證據種類確認:物證、歷史檔案或經過公證登記的書證、鑒定、評估、審計、勘驗結論的效力一般大于其它書證、視聽資料和證人證言的效力;

(2)根據證據的數量確認:數個種類不同、內容一致的證據,其效力大于單個證據的效力;

(3)根據證據的來源確認:原始證據的效力大于傳來證據的效力;

(4)根據證人的智力狀況、知識經驗和專業技能等確認:

智力狀況良好、知識經驗豐富和專業技能好的證人的證言,其效力大于智力狀況不佳、知識經驗較淺和專業技能差的證人證言的效力。

44、庭審中對下列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1)限制行為能力人的證言;

(2)與一方當事人有密切關系的證人出具的對該當事人有利的證言;

(3)沒有其他證據印證的視聽資料;

(4)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印件、復制品;

(5)其他不能認定的情況。

45、庭審中持有物證、書證的一方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證據,如果該證據的內容對持有證據的當事人不利,可以推定對方當事人提出與該證據有關的主張成立。

46、對證據是否有效當庭予以認定的,審判員應說明理由,書記員將結論記人筆錄。

47、庭審中對定案的主要證據難以認定,案件主要事實尚不能查清的,審判員應宣布再次開庭,并確定日期。對本次庭審可以認定的事實,審判員予以歸納確認,并說明下次開庭的主要內容及當事人所應提供的證據。

48、審判員再次開庭,應圍繞尚未查明的事實,對新提交的證據進行質證、認證,不再重復已經進行過的程序,已經調查確認的事實也不再調查審理。

49、當庭認定的證據,庭后發現有錯誤的,應再次開庭質證,予以糾正。

50、法庭辯論。審判員應引導當事人著重就適用法律問題展開辯論,即引導當事人就案件的性質、民事行為的效力、民事責任的承擔等方面進行辯論。

51、當事人或其訴訟代理人的發言如與案件無關或進行人身攻擊,審判員應及時制止,并予警告。

52、法庭辯論過程中,審判員發現尚有部分主要事實未予調查認定,可宣布中止法庭辯論,恢復法庭調查。法庭調查結束后,繼續進行法庭辯論。

各方當事人辯論的時間可以合理限制。

53、在法庭辯論中,審判員的職責是引導當事人辯論,重在聽辯,而不與當事人進行辯駁,不發表案件的處理意見。

54、經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事實基本清楚后,由審判員征詢各方當事人是否接受法庭調解。如各方當事人愿意接受法庭調解,由審判員宣布進行法庭調解。

55、法庭調解可先由當事人自行提出調解方案進行協商。

當事人意見有分歧的,審判員要講明理由,分清責任,促使當事人自愿達成協議。審判員也可提出指導性的調解方案供當事人協商。當事人協商調解方案時,審判員可宣布休庭。

56、當事人如達成調解協議,審判員應對協議內容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對違反法律,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調解協議,審判員應宣布無效,不予確認。調解協議合法的,審判員應宣布有效,予以確認,然后由雙方當事人在調解協議上簽字認可,并宣布閉庭。

57、當事人當庭達成調解協議并經審判員確認有效后,應盡快制作調解書送達各方當事人。如一方當事人在送達前反悔或要求改變協議內容或拒絕簽收調解書,調解不成立。

58、調解書經各方當事人簽收后即發生法律效力,任何一方當事人不得就同一訴因再行起訴,不得上訴。

59、當事人雙方或一方不同意調解或調解不成的,由審判員宣布不再進行調解,庭審活動進人裁判階段。

四、裁判

60、對事實清楚,民事法律關系明確,民事責任分明,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予以適用的案件,審判員可以當庭裁判。

審判員宣判應起立進行。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應站立接受宣判。老弱病殘者免予起立。

當庭裁判先以口頭進行,書記員作好筆錄。裁決內容應包括當事人提出的訴訟請求;法庭查明收集確認的證據和依據證據認定的事實,裁決的理由和法律依據;裁判主文;當事人上訴事項等。

61、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向當事人發送裁判文書。

62、審判員認為不宜當庭裁判的,告知當事人案件將定期宣判,并宣布閉庭。此時,書記員要求全體人員起立,請審判員先予退庭。

63、庭審筆錄,書記員應當宣讀或由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當庭閱讀。

庭審筆錄經宣讀或閱讀,記錄無誤的,當事人或其他訴訟參與人應當在筆錄上簽字或蓋章;拒絕簽字、蓋章的,書記員記明附卷。當事人或其他訴訟參與人認為對自己的陳述記錄有遺漏或者差錯,應予準許。

庭審筆錄由審判員和書記員簽名。

64、對公開審理或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均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65、定期宣判的,應在法律文書打印制作完成后三日內通知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到庭宣判。

宣判后,當庭向當事人發送判決書。

66、宣判應制作宣判筆錄。當事人在宣判筆錄和送達回證上簽名或蓋章,即為送達。

當事人拒絕簽名和蓋章的,書記員在宣判筆錄上記明情況,視為送達,同時告知當事人拒絕簽收和逾期上訴的法律后果。

67、宣告離婚判決,必須告知當事人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結婚,記入筆錄。

68、宣判時,對訴訟能力較差的當事人,可主動將民訴法第219條規定的申請執行期限的內容予以告知,記入筆錄。

69、案件審結后,應及時對全案訴訟材料,按最高法院《訴訟文書立卷歸檔辦法》排列、整理、立卷、裝訂建檔。

70、當事人提起上訴的,應當在收到上訴狀后五日內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并通知其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交答辯狀。收到被上訴人答辯狀后,應在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送達上訴人。

71、上訴人在遞交上訴狀時未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的,應當通知上訴人預交。上訴人在接到通知后七日內仍未預交又不提出緩交、減交、免交申請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上訴人提出緩交、減交、免交申請的,應將其申請材料呈報上訴法院審查決定。上訴法院決定不同意其申請的,可將決定告知一審法院并由一審法院再次向當事人發出限期交費通知書。

72、一審法院對符合上訴條件的案件,應于手續完備后五日內將全部卷宗、上訴狀和答辯狀正本、預收上訴案件受理費收據、憑證等有關材料報送二審法院。

五、其他

73、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可不寫審理報告。但案件審理過程中發生的不便也不必在裁判文書上說明的問題,如管轄爭議情況,申請回避情況,訴前或訴訟中的財產保全情況等等,可寫一份簡要的案件審理說明附卷。

74、本規則涉及的通知、裁定、決定,除依法可以引致向上一級法院上訴、申請復議,不能采取口頭形式外,均可采取口頭形式或書面形式。如屬口頭形式,應記人筆錄,讓相關當事人簽字。

75、本規則如與本院以前制定的相關規定有抵觸,執行本規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吳德華

吳德華

執業證號:

14406201510998970

廣東高木律師事務所

簡介:

吳律師為佛山市律師協會會員,專職律師,多年來長期擔任多家大型公司常年法律顧問,專業功底扎實,為資深專業律師,深得客戶好評!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吳德華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