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協議要怎樣才有效?
1、保密協議與競業禁止協議有本質不同,如已簽署一般應遵守。但如確非保密崗位,該協議的效力有瑕疵,可以協商解除,協商不成可提起仲裁要求認定為無效;
2、單位未簽署勞動合同,應支付你未簽書面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如已具備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條件,還可要求單位支付未簽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雙倍工資的賠償金。法律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82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并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支付經濟補償。”前款規定的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工資的起算時間為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截止時間為補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前一日。
保密協議的有效期是多久?
關于保密期限許多企業認為員工在任職期間對企業有保密義務,而員工離職之后,便不再負有保密義務,實際上這些認識是不全面的。保密協議中的商業秘密無論是在任職期間還是離職后,知悉企業商業秘密的員工都負有保密的義務,這是法定義務。
員工在離職之后,若擅自公開或使用,則構成侵權,嚴重的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而對于一般的保密信息,離職之后,員工一般不負有保密義務。很多企業通常約定保密期限為任職期間及離職后2至3年,這樣的約定會給員工造成誤解即離職后過了2至3年后即可公開或使用商業秘密了,這樣的約定是不可取的。因此,企業應區別約定,對商業秘密的保密期限應為任職期間及離職后無限期期間;對于一般的保密信息宜約定2年或3年保密期限。
在遇到保密協議有無效糾紛就要及時通過法律維權,如果你需要找律師幫助你,可以在線咨詢本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過錯責任糾紛怎么處理
2021-02-10申請法律援助申請作假有什么后果
2021-01-21民間借貸糾紛中訴訟主體怎么確定,舉證責任怎么分配
2021-03-25最高法一審是終審嗎
2021-02-08家庭暴力導致離婚案例
2020-12-25有錢買房卻不給撫養費怎么辦
2021-02-10交通事故處理責任認定有期限么
2021-01-05擔保協議樣本
2021-01-04校園霸凌到底該如何預防
2021-01-16當事人在房地產糾紛訴訟中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2020-11-25勞動合同的變更
2021-01-31勞動合同終止的,用人單位是否支付經濟補償?
2020-12-21人壽保險的理賠和糾紛解決
2020-11-17買人壽保險有哪些優勢
2021-02-09人身保險合同保險利益有怎樣的特征
2021-01-07生效不等于保險責任開始
2021-03-06新法修訂對保險公司提出挑戰
2020-11-29什么叫做特別約定
2020-12-26自然災害車受損強保會賠嗎
2021-01-28經紀人公司 Broerage Agency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