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損
1、定義:在海上運輸中,由于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或其他特殊情況引起的船舶、貨物或其他海上財產(chǎn)的損失和費用的支出,稱為海損(average)。
其中:自然災害是通常所指的不可抗力,如雷電、海嘯;意外事故是指船舶在航行中遭遇意料之外的事故,如船舶觸礁、擱淺、碰撞、沉沒、失蹤、火災等。其他特殊情況:如偷竊、搶劫、戰(zhàn)爭、暴亂、管貨不當?shù)取?/p>
2、分類:
(1)按損失形態(tài)分:物質(zhì)損失(犧牲)和費用損失
前者是指船舶或貨物的滅失、損壞等有形損失,后者是指救助費、避難港港口費用等費用支付的損失。
(2)按損失程度分:部分損失和全部損失,全部損失包括實際全損和推定全損
船舶在暴風雨中傾覆雨滅失即為實際全損,船舶遇難后雖未達到全損的程度,但所需支付的救助費和修理費兩項或其中之一項高于船舶的價值,該船就可以構成推定全損。
船舶和貨物遭受的損失未至全損的程度謂之部分損失。
(3)按損失性質(zhì)分:單獨海損和共同海損
單獨海損: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或其他特殊情況直接造成的船貨損害及費用支出。
如船舶觸礁導致船底損壞,是犧牲,修船費是費用支出;或通風筒因大風浪被迫關閉致使需要通風的貨物受損等。這類損失由受損方自負或責任方負責。
船舶在航行中發(fā)生了火災、車-葉失落等意外事故,如不及時采取特殊措施,船舶和所載的貨物就有滅失;或者已經(jīng)受到的損失勢將擴大至全損的危險,為了避免船貨面臨的共同危險,不惜使貨物遭受水損而盡力引水灌艙滅火,或者呼請拖輪將失控船拖帶至安全港。
這種為了船貨共同安全,采取合理措施所引起的特殊損失和合理的額外費用,稱為共同海損。
二、共同海損
1、定義:海商法第193條:“共同海損,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貨物和其他財產(chǎn)遭遇共同危險,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犧牲、支付的特殊費用。”
為了共同安全而采取措施就是“共同海損措施”,如為脫淺而拋棄貨物、請求救助等都會產(chǎn)生共同海損犧牲和費用支出,正由于有這種犧牲與支出,使其余船舶和貨物等財產(chǎn)獲得了安全,因此,這些損失應該由全體受益方分攤。
因此,共同海損法律制度是由共同海損措施、共同海損犧牲和費用、共同海損分攤這三部分組成。
2、歷史
共同海損的歷史源遠流長,據(jù)說是海商法中最古老的制度。早在公元前三、四百年的古希臘羅德海法中就有記載。
當時的貿(mào)易處于初級階段,只限于零售階段,貨運量極少,因此貿(mào)易和運輸?shù)年P系較簡單,船長就是船東,貨主就是押運人,同船航行。另一方面,當時的商船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差,航行中發(fā)生意外時,有效地脫離險情的辦法之一是拋貨入海,減載續(xù)航。由于船上所載的貨物分屬于不同的貨主,任何一方都不希望自己的財產(chǎn)為大家做出犧牲,為了避免紛爭,以便在危急時及時做出決定,漸漸地在航運界形成一種慣例,即拋貨的決定權屬于船長,因此造成的損失由全體受益方分攤。
隨著航海技術的發(fā)展,除了肯定拋貨應作為共同海損外,船長還有權砍斷桅桿或船錨等,共同海損的范圍是隨著實踐經(jīng)驗的豐富而逐步擴大的。
從十六世紀開始,貨主不再派人與船同行,代之以在提單上附加條款,承認船長在需要時拋貨的權利。嗣后,歐洲各國相繼完成了工業(yè)革命,商品生產(chǎn)的發(fā)達和航海技術的進步刺激了航運業(yè)的發(fā)展。而航運業(yè)本身的發(fā)展,則促進了共同海損制度的進步和完善,時至今日,共同海損這一古老的處理船、貨損失的補償辦法不僅沒有被廢除,相反卻通過不同途徑,仍被普遍地采用,所有與海上貨物運輸有關的合同,如提單、租船合同和保險單等也乎沒有例外地訂有關于共同海損的條款。
3、與單獨海損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1)產(chǎn)生的原因不同
(2)損失的承擔方不同
(3)共同海損主要是為了減輕或防止單獨海損而產(chǎn)生的
發(fā)生了共同危險,如果不積極組織搶救,就可能使船舶、貨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乃至沉沒或全損。
某輪因駕駛員操縱船舶失誤而擱淺,請求拖輪脫淺。因車-葉在擱淺時受損,船舶脫淺后失去自航能力,由拖輪拖至安全港口。船舶擱淺造成的船底損失和車-葉受損,系擱淺這一特殊情況直接引起,屬于單獨海損。拖輪脫淺造成的船底進一步損失,以及支付的救助報酬,系拖輪脫淺和拖帶這一有意地采取的合理措施所引起,屬于共同海損。
4、共同海損的構成條件
(1)船舶、貨物和其他財產(chǎn)必須共同遭遇共同危險
船舶和貨物遭遇的共同危險,必須是真實存在的,而不是臆測或推斷的。由于船長考慮不周,貿(mào)然采取措施,但事后證明并沒有共同危險,船方應負過失責任。
某輪一艙裝運棉花,在航行途中,艙內(nèi)有白色氣體冒出,船長以為艙內(nèi)棉花起火,即下令灌水、封艙,使貨物遭受濕損。在目的港,發(fā)現(xiàn)艙內(nèi)棉花并未起火,而是艙內(nèi)通往甲板的一根蒸汽管道破裂,致使蒸汽冒出。因此,并未存在真正的火災危險,貨物的濕損不構成共同海損。
所謂真正危險,并非是緊迫危險,但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動,已經(jīng)存在的危險勢必導致船貨進一步的損失,直至全損的后果,如船舶正常航行,燃料充足,但
由于一直頂風航行,過度消耗燃油,二十分鐘以后就沒有了,此時還有油可以安全航行,但危險已存在,若不及時呼救或繞航去附近地點加油,船舶必然在大風浪中失去動力,后果不堪設想。所以由此產(chǎn)生的費用是共同海損。因此,危險只要是不可避免,就是共同危險。
(2)共同海損措施必須有意的、合理的
所謂措施是有意的,是指船方在船舶和貨物共同遭遇海上危險時,為了船舶和貨物的共同利益,主動采取措施。船方在采取措施時,明知這種措施會造成船貨的物質(zhì)損失或引起費用支出,但采取這種措施可以避免船舶和貨物的全損。例如,船舶因駕駛員操縱失誤而擱淺,船長采取超負荷倒車,使船舶脫淺,因而使機器遭受損壞;又如,貨艙發(fā)生火災,船長下令往貨艙內(nèi)灌水,因而使貨物遭受濕損。這種損失系船方有意采取措施所造成,可列入共同海損。
相反,船舶在航行途中遇到大風浪,裝在甲板上的木材被掃到海里,這種損失并非船方有意造成,因而屬于單獨海損。
所謂措施是合理的,是指使措施造成的損失達到最低限度,即用最小的損失來擺脫船舶和貨物共同遭遇的危險。例如,當船舶擱淺時,如可以不拋貨,就不應拋貨;如需要拋貨,應拋棄重貨、廉價貨,并注意拋貨的數(shù)量。
(3)損失必須特殊的、額外的
特殊:船長在船舶正常海上運輸情況下,履行自己的職責是不會發(fā)生的。如正常航行時,船長不會命令向貨艙灌水。
額外:共同海損措施的花費超過了航次預算。
共同海損犧牲和費用是共同海損措施直接造成的。海商法第193條:“無論在航程中或者在航程結束后發(fā)生的船舶或者貨物因遲延所造成的損失,包括船期損失和行市損失以及其他間接損失,均不得列入共同海損。”
因為支付救助報酬而節(jié)省了另一項原應支付的費用,則該被節(jié)省的費用,應從報酬中扣除。如某輪主機損壞,失去自航能力,請求拖輪救助,因而節(jié)省了燃料、物料,所以應在共同海損損失中扣除。
(4)措施必須有效果
所謂共同海損措施有效果,是指由于采取這種措施,避免了船舶和貨物的全損。但是,措施有效果,并不要求船舶和貨物都獲救。相反,船舶和貨物兩者之一獲救,措施仍然有效果。共同海損由措施受益各方分攤,如果采取了各種有意、合理措施后,盡管為此做了很大犧牲,支付了很多費用,但船、貨仍然全損,便失去分攤海損的基礎,共同海損就不能成立。
共同海損措施有時由幾個或一系列具體措施所組成。此時,如果某項具體措施是合理的,則即使不行之有效,但只要措施最后有效果,共同海損仍然成立。例如,船舶擱淺后,船長下令主機超負荷倒車,但船舶未脫淺,隨后請求拖輪脫淺。主機因超負荷倒車造成的損失,和拖輪的救助費用一起,都列入共同海損。
三、共同海損的處理
1、宣布
共同海損通常由船方宣布。因為海難發(fā)生后,馬上采取措施的是船方,為了脫離危險采取措施所引起的各項費用支出亦是先由船方墊付,如宣布了共同海損,而后又得到了確認,貨方就有義務同船方一起分攤損失。
共同海損事故發(fā)生后,如船方要求貨方及其他利益方事后分攤共同海損,需在船舶第一到達港宣布共同海損。船方宣布共同海損應及時進行。《1975年北京理算規(guī)則》規(guī)定,船舶在海上發(fā)生事故,共同海損的宣布不遲于船舶到達第一港后48小日才;如船舶在港內(nèi)發(fā)生事故,則不遲于事故發(fā)生后48小時。共同海損通常由船長代表船方宣布。
船長在宣布共同海損之前,應與船公司聯(lián)系。船公司在決定是否宣布共同海損之前,通常需與船舶保險人聯(lián)系,因為船舶應分攤的共同海損一般由船舶保險人承擔。如共同海損損失較小,保險公司同意賠償船舶的全部共同海損損失時,船方會決定不宣布共同海損。
2、擔保
為保證貨方事后分攤共同海損,船方在交付貨物之前,應要求貨方提供分攤共同海損的擔保。最理想的擔保形式是:
(1)貨主提供海損保證金(現(xiàn)金擔保);
(2)如收貨人不能提供現(xiàn)金擔保,通常,收貨人提供由貨物保險人簽署的海損擔保函;
(3)船方再要求收貨人簽署海損協(xié)議書。如收貨人提供由貨物保險人出具的共同海損分攤保證書(g/aundertaking),貨物保險人據(jù)此保證直接承擔共同海損的分攤,則收貨人可不另行簽署海損協(xié)議書。
如收貨人不提供共同海損擔保,船方可留置貨物。
(4)行使貨物留置權
海商法第202條:“經(jīng)利益關系人要求,各分攤方應當提供共同海損擔保。以提供保證金方式進行共同海損擔保的,保證金應當交由海損理算師以保管人名義存入銀行。”
3、貨物轉運時的處理
共同海損事故發(fā)生后,如預計船舶在避難港修理時間較長,為減少損失,船方?jīng)Q定貨物由他船轉運至目的港時,應要求貨方簽署"不可分離協(xié)議",明確轉運不影響貨方分攤共同海損,即貨方仍應如同貨物由原船修復后運至目的港一樣,分攤共同海損。
4、檢驗與共同海損事故報告
共同海損事故發(fā)生后,在船舶第一到達港,船方應和貨方聯(lián)合聘請檢驗人員,對船貨損壞情況進行檢驗,取得檢驗報告。船長還應在船舶第一到達港作成海事報告,在港口當局或公證機關取得簽證。
5、搜集準備共同海損材料
為事后處理共同海損,船方需搜集和準備有關的材料,包括:海事報告、航海日志和輪機日志摘要、船損檢驗報告、貨損檢驗報告、船舶修理費用清單及其他共
同海損費用清單、貨物積載圖、提單副本、海損協(xié)議書或共同海損分攤保證書、救助合同等。
篇三:共同海損案例
(1)某船在航行途中,遇到了狂風巨浪,艙蓋被海浪打壞,海水入艙,貨物濕損,該項濕損屬于單獨海損還是共同海損?為什么?
(2)某船舶上失火,船員用水滅火,并有意開艙引水入艙,致使貨物濕損,該項損失又屬于單獨海損還是共同海損?為什么
(1)某論在美國某港口裝貨完畢,但因鍋爐例行檢修尚未結束,無法起航,船方?jīng)Q定駛入內(nèi)河廢棄航道有意擱淺在淤泥淺灘上繼續(xù)檢修。但由于選擇的位置不妥,致使船舶離開是發(fā)生困難,最后支付了9000美元的拖救費才得以起航。船方將拖救費列入共同海損,但貨方不同意。你認為呢?
(2)甲船在海上遭遇惡劣氣候,逆風行駛,航速劇減,船舶在海上航行日數(shù)意外增加,船上配載的按正常情況估計足夠該次航程使用的燃油消耗過多,剩余部分已經(jīng)不足以駛往原目的港。于是船長下令改變航道,駛往就近港口避難加油。事后,船方就此多花的費用主張共同海損,但貨方卻以此時實際存在的危險并非緊迫的危險為由而拒絕。你認為呢?
國際貿(mào)易中,海運占有較大的比重,所以,海損是做貿(mào)易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對于《國際貿(mào)易法》的學習,我了解了海損分為全部損失和部分損失,部分損失又分為單獨海損和共同海損。其中,單獨海損是指貨物有承保風險引起的不屬于共同海損的部分損失,比較容易分辨。而共同海損的分辨則有一定的難度,比如引起船貨和其它財產(chǎn)遭遇的共同危險是由有關方的過失引起的,是否會構成共同海損,是否需要進行理算并要求各方當事人分攤損失。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重點談談自己對共同海損的理解。
對于你提出的“共同海損保證書怎么填寫”問題,律霸網(wǎng)小編已經(jīng)整理出來了,共同海損,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貨物和其他財產(chǎn)遭遇共同危險,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犧牲、支付的特殊費用,有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wǎng)律師。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婚姻財產(chǎn)法院怎么判
2021-02-03民法典規(guī)定請求撤銷婚姻時效是多久
2021-01-03非法處置抵押物犯罪嗎
2021-01-06公共場合強奸幼女坐幾年牢
2020-12-30上海工傷護理費應該誰付
2020-11-30收養(yǎng)協(xié)議是否適用合同法
2021-03-12法人變更員工可否離職
2020-12-07疫情單位要求在家休息有工資嗎
2021-03-18人性化的意外保險怎么賠付
2020-11-27車險索賠小技巧
2021-03-10如何認定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
2020-11-14保險合同的訂立
2020-12-25保險公司該不該為無責任事故車輛買單?
2021-03-07保險拒賠是否應先解除合同
2021-02-01肇事罰單保險公司報銷嗎
2021-03-03養(yǎng)老保險辦理所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3-22保險合同違約金有多少
2021-03-26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六十九條
2020-12-31土地互換糾紛上訴答辯狀怎么寫
2021-01-21劃撥土地可以辦理他項權證嗎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