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裁定錯誤時的救濟有哪些
(一)針對執行措施裁定,以行政復議形式糾正。
在現代社會中,行政復議已被公認為各民主國家中解決行政爭議和實行行政救濟的一種有效途徑。把此項制度引入糾正錯誤的執行措施裁定中有其合理的理論基礎和現實的可操作性。如前論證,執行措施裁定是具有行政權性質的執行行為。這些行為類似于具體行政行為,其追求的價值取向更偏重于效率。復議程序優越于訴訟程序之處就是更靈活、簡便、高效。因此當事人如果認為執行措施裁定有錯誤,當然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此外,執行措施裁定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即使當事人申請復議也不影響裁定的效力,這與復議制度的原則之一復議期間不停止原行政行為的執行也是相一致的。另一方面,隨著對執行機構改革理論研究的深入,應當認為執行機構的合理設置至少應有執行裁判庭和執行工作部兩個機構,其中執行工作部便具有行政權性質的執行。實際上這可作為復議機關,復議制度也有了組織上的保證。正因為執行措施裁定更偏重于追求效率,筆者認為可實行終局復議制,即當事人向上級法院執行機構提請復議有錯的執行措施裁定時,上級法院復議決定一經作出即可終結案件。當事人如不服,既不能再申請復議,也不能提起訴訟。
(二)對執行程序的裁定,小編認為作出這種裁定是法院單方面行為,不涉及裁定的相對人。如發現確有錯誤,法院逕行修正即可。
(三)對涉及實體的裁定,可建立類似于審判監督程序的執行監督程序。
這種裁定因是司法權性質的執行行為,也必須用司法權性質的行為進行糾正。執行監督程序的內容應包括:
1、有權引發執行監督程序的有當事人、本院院長、上級法院。如此類裁定確有錯誤,由法院審委會討論決定。法律規定檢察機關有權按審判監督程序提起抗訴,其針對的是審判程序作出的裁判,抗訴行為是訴訟行為,法院開庭審理抗訴案件,檢察院應派員出庭,而法院作出涉及實體的權利的裁定,不存在開庭,故在此檢察院無權提起抗訴。
2、糾錯程序具體表現為公開、公平的聽證程序。如前所述,執行階段不可能按照審理程序進行糾錯,但既然是司法行為,就應當有符合公開、公正、獨立等司法行為規則的程序。筆者認為聽證程序是較為理想的選擇。具體而言,就是一旦涉及實體權利的執行程序確有錯誤進入執行監督程序后,執行法官另行組成合議庭,采取聽證會的形式,由當事人在聽證會上遵循公開、平等、完整、自愿的原則進行陳述、舉證、質證、辯論,合議庭通過聽證調查,重新評議作出裁定。如果是一審法院作出的執行裁定,由一審法院按執行監督程序重新裁定,不服該裁定仍可上訴;如果是二審法院的裁定,二審法院重新裁定后立即發生法律效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訴訟費用交納標準是如何的
2020-12-08辭退、除名和開除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9沒收個人財產執行時間是多久
2020-12-04合同債權質押是怎樣的
2021-01-15同居有經濟補償嗎
2021-02-13試用期離職被壓了一個月工資怎么辦
2021-02-04調崗到外地可以不同意嗎
2021-01-27拖欠工資如何認定為債務
2021-03-23人身意外傷害險有什么獨特的特點
2020-12-11投資理財保險的適用人群
2020-12-05投保單非親筆簽名引發糾紛怎么處理
2020-12-17一般附加險別包括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1養老保險辦理所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3-22雇主責任險的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1-03-04貨車沒有營運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1-20保險合同解除有哪些方法
2020-11-16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怎么處理
2020-12-26轉讓保險標的要注意的法律問題
2021-01-22果園經營管理承包合同
2021-01-14林地承包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