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同居期間,同居的女方由于輕信對方的話或者疏于保護自己的權利,在多次人流甚至生育子女的情況,身心均受到較大傷害,一旦男方提出解除同居關系時,女方會非常被動。此時,女方往往采取向對方主張巨額賠償的策略,但是這張主張缺乏法律依據,司法實踐中難以得到法院的支持。
首先,我國《民法典》并未明確規定解除同居關系時,一方是否有權向另一方要求索賠。
其次,從法理及立法原意來看,一方在解除同居關系時,應無權要求另一方給予賠償。非婚同居的生活方式是男女雙方當事人對自己生活狀態的選擇,法律不予強加干涉,但雙方當事人應當預見到這種生活方式背后所隱藏的巨大法律風險。從法律權利義務的角度來看,同居關系中的當事人與婚姻關系中的配偶存在很大的不同,同居中的一方很難能夠像夫妻中的配偶一樣得到法律的保護。
第三,法律并不保護同居關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一條“當事人因同居期間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币约啊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五條“未按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訴到人民法院要求離婚的,應當區別對待:(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后,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未補辦結婚登記的,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之規定,如果在案件受理前未補辦結婚登記,法院只能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并無別的選擇。
綜上,法院一般不保護同居關系,在解除同居關系時,一方無權向另一方要求索賠。
但這并不是絕對的,如果同居期間的其他權利受到侵害,比如隱私權、財產權等,當然可以向對方要求索賠的,只不過此時的“索賠”并不同于上述的因解除同居關系而要求對方給予的賠償。
首先明確一點,同居關系是不受法律保護的。但在雙方要求解除同居關系的時候,不管是哪一方都無權要求對方進行賠償。要是在解除同居關系的過程中,涉及到了非婚生子女的撫養問題,共同財產或債務的分配或承擔問題,則此時法院是可以對這些內容進行判決的。
?同居期間的財產應該如何分割 ?
?同居關系子女撫養糾紛處理
?同居期間的債務要怎么處理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企能購買有抵押的房產嗎
2021-02-25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的有選舉權嗎
2020-11-09委托合同該怎么解除
2021-01-21合同內服務到期沒履行怎么辦
2021-03-06打零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1-03-19單方解除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1-02-17經濟補償金能否分期支付
2020-12-01勞務外包哪個單位繳納全部保險嗎
2021-03-23勞動糾紛發生后調解期限是多久
2021-03-11飛機延誤8小時賠償標準
2021-01-17保險經紀人的經營業務指的是什么
2021-01-17論保險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
2020-12-26報保險需要出示駕照嗎
2021-03-06車禍死者身份不明也可保險理賠
2020-12-22幫助別人騙保險如何定罪
2020-12-04保險對小吊車理賠的標準是什么
2021-03-23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履行哪些義務
2021-03-24保險公司申請設立分支機構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1-17哪些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拒賠
2021-02-27農村建設搬遷是否是自愿的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