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異議的法律依據
第二百二十七條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執行異議的概念及淵源
民事訴訟法中:執行異議,是指在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不同的意見,并主張實體權利。在執行過程中,案外人提出執行異議,目的是排除對執行標的的強制執行,保護自己的民事權益。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在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的,執行員應當按法定程序進行審查。理由不成立的,予以駁回;理由成立的,由院長批準中止執行。如發現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按照審判監督程序處理。除案外人可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外,執行員在執行本院或上級法院的判決、裁定和調解書時,發現確有錯誤的應提出書面意見,報請院長審查處理或經院長批準,函請上級法院批準。
執行異議,是指在執行過程中,沒有參加執行程序的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對被執行的財產主張權利。
執行標的是人民法院作為執行根據的法律文書所確定的內容,是權利人應當享有的實體權利。民事執行只能執行被執行人的財產或者被執行人在共有財產中的份額,而不能執行案外人的財產,以確保執行工作的正確性。如果在執行過程中侵犯了案外人的合法權益,允許案外人提出異議。這是我國民事訴訟法賦予案外人的權利,是有錯必糾的工作作風在執行程序中的體現。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應當以書面或口頭形式直接向執行員提出,并說明理由,提出證據。
相信大家從上文已經找到有關的答案了吧。如果您還有其他疑問或者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用電信息是否屬于商業秘密
2021-03-18共同申請同一商標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6行政處罰決定書沒有按期送達可以撤銷嗎
2020-12-10法院保全費是什么意思
2021-01-05與臺灣人的結婚手續
2021-02-09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有效還是無效要如何確認
2021-01-23交通事故的法醫鑒定
2020-11-25交通事故起訴需要哪些材料
2020-12-23調解后財產還查封嗎
2021-01-01擔保范圍約定不明確
2020-11-13各類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主要包括哪些
2021-03-11企業財產險有哪些險種
2021-02-25再保險合同的分類具體有哪些呢
2021-03-22保險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2-08對方全責異地保險理賠需要哪些資料
2021-01-16服兵役還有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保險公司法律責任人由誰擔任
2021-01-01什么情形保險公司不予理賠
2021-03-06保險代理人的行為是如何調整的
2020-12-04巨額保險賠償金遇繼承權爭議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