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法人分支機構能作保證人嗎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釋頒布替換。
企業法人分支機構作為保證人的保證責任的規定比較多,如最高人民法院1988年3月7日給內蒙古高級人民法院的批復中規定:“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如不具備法人資格,又無代為履行或者代償能力而作為經濟偏合同一方當事人的保證人的,該保證合同應確認為無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的若干問題的意見”中第107條規定與上述規定基本一致,但對保證責任規定的還不十分明確。
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有關保證的若于問題的規定”的第十七條規定:“法人的分支機構未經法人同意,為他人提供保證的,保證合同無效,保證人不承擔保證責任,但應根據其過錯大小,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這與《擔保法》中“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有法人書面授權的,可以在授權范圍內提供保證”的規定比較接近,都強調法人的分支機構在經法人的同意或授權的情況下,可以提供保證。
法人分支機構的保證責任有哪些
法人分支機構的保證責任概括如下:
1、法人分支機構依法設立,并經法人同意或書面授權的,可以在授權范圍內提供保證。
2、法人分支機構依法設立,并領取《營業執照》,視為法人授權,可以在《營業執照》登記的財產范圍內提供保證。
3、法人的分支機構雖依法設立但沒有領取《營業執照》,也沒有法人書面授權的,不得提供保證;提供保證的,保證無效。
4、法人的分支機構超越法人的授權范圍或《營業執照》登記的財產范圍的,超過的部分為無效保證。
法人的分支機構在有效保證的情況下,首先以自己管理的財產承擔保證責任,不足的部分由法人承擔;而在無效保證的情況下,根據其過錯的大小,首先以自己管理的財產與債務人承擔連帶賠償的責任,不足以清償的,由法人承擔賠償責任。至于法人內部的職能部門,無論是否經法人同意或書面授權,都不得為保證人。因為法人的內部職能部門是法人為實現自己的目的而設立的內部管理機構。在民事活動中,既無民事權利能力,也無民事行為能力,不能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對外進行民事活動,更不能以自己的名義為他人保證。因此,法人的內部職能部門為他人保證的,是無效保證,應根據其過錯責任的大小,由法人承擔賠償責任。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企業法人分支機構能作保證人嗎”問題進行的解答,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如不具備法人資格,又無代為履行或者代償能力而作為經濟偏合同一方當事人的保證人的,該保證合同應確認為無效。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行為人故意在高空拋物的會構成犯罪嗎
2021-02-06打人致人輕微傷要賠多少錢,一般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25企業融資方式怎么規定
2020-12-19離婚夫妻債務分割的法律認定
2021-02-08贈與合同成立要件是什么
2021-02-11管轄異議答辯狀怎么提交
2021-01-10實習期協議書范本
2021-01-05各類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主要包括哪些
2021-03-11意外險的理賠依據有哪些
2021-01-16車借給別人被盜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10追尾責任認定保險理賠誤工費
2020-12-25保險經紀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02保險代理人的行為是如何調整的
2020-12-04新保險法對責任保險制度進行了哪些修改和完善
2020-12-07汽車自滑撞死司機保險要不要賠
2021-01-10承包合同到期未收回動遷怎么辦
2021-01-08土地轉讓合同違約的后果是什么
2021-03-14土地轉讓免費怎么寫
2020-11-172020年最新的農村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14澄海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