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如何辨別對方工作人員身份
企業工作人員的經營行為屬于職務行為,由企業承擔民事責任。然而發生糾紛時,對方往往否認其與某人之間存在隸屬關系,此人亦資不抵債或逃之夭夭,人相當被動。以下策略可以避免此類尷尬:
1、與該人員經濟往來時,應由其所在單位出具授權委托書,明確記載權限范圍與起止日期
2、該人員簽訂合同或出具收據、欠條時,應當加蓋單位公章或法定代表人簽字
3、出現身份不明情況時,應當通過補充協議、備忘錄、書信、錄音等方式固定此人身份
4、查看、留存此人身份證、工作證等資料,為必要時向其主張權利奠定基礎
二、如何預防欠款糾紛
欠款預防機制應當貫串始終,而不應臨陣磨槍、臨時抱佛腳!企業可以做到:
1、掌握合同起草權,在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前提下,預置利己條款
2、爭取擔保,欠款不能清償時,由保證人承擔清償責任,或拍賣、變賣抵押物優先受償
3、盡量采取先款后貨方式或者先定金后發貨的交易方式,必須采用先貨后款方式的,應當固定和保存交接手續
4、有證據證實對方經營狀況嚴重惡化、轉移財產、喪失商業信譽時,應當中止履行,要求對方提供擔保
三、發生欠款糾紛該怎么辦
1、選擇恰當的解決糾紛的方式
當借款合同發生糾紛時,當事人雙方首先應及時協商解決。因為協商解決有利于維護雙方的感情,有利于以后繼續合作,而且協商解決簡便、迅速、耗費少、便于執行,因而是一種常用方法。
如果當事人協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合同管理機構申請調解、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利用訴訟方式解決糾紛時,法院一定要及時、正確地審理案件,解決糾紛,不要久拖不決,以減少雙方當事人的經濟損失,維護國家、社會和公民個人的利益。
2、注意解決借款合同糾紛的期限
借款合同規定的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應在一定時期內履行,當借款合同出現糾紛時,也應該及時解決。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解決借款合同的糾紛有一定期限限制。其期限適用《民法通則》關于一般訴訟時效的規定,即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兩年不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其權利。因此,合同當事人,特別是貸款人在借款合同發生糾紛后,要及時解決,不要超過時效限制,使自己喪失勝訴權,從而遭受經濟損失。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企業如何辨別對方工作人員身份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企業工作人員的經營行為屬于職務行為,由企業承擔民事責任。然而發生糾紛時,對方往往否認其與某人之間存在隸屬關系,此人亦資不抵債或逃之夭夭,人相當被動。以上策略可以避免此類尷尬。如果你對這方面還有更多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商鋪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1-03同居關系是否是家庭關系
2021-03-16民事法律事實構成
2020-12-28有限公司章程范本(一)
2020-12-27專利被駁回復審的官費是多少錢
2021-02-03銷售數據是否屬于商業秘密
2021-01-06拘傳的程序有哪些
2020-12-11哪些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2021-03-17房產抵押擔保人可否拒絕還款
2021-01-08消費者購物時被電擊傷,商場是否擔責
2020-12-24怎么證明是在商場摔傷,有哪些相關法律依據
2021-01-02房屋債權糾紛查封無法過戶怎么辦
2021-01-22按揭房辦理房產證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0騁用合同和勞務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5簽定家庭財產兩全保險合同需注意事項
2021-03-13貿易合同中對保險的約定是怎樣的
2021-02-14新車投保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0-11-28在哪些條件下被保險人可以行使委付
2021-01-05財產保險合同受益人如何確定
2021-03-10什么叫加扣免賠率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