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03年9月20日,原告與被告簽訂合同,約定原告向被告供應商品混凝土,被告于2003年11月底付清貨款,如被告逾期付款,應支付給原告應付價款日萬分之四的違約金。合同簽訂后,原告給被告供應了410276元的混凝土,被告先后支付了148000元,尚欠貨款262276元一直未付。2008年9月4日,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并委托了特別授權代理人惠某參加訴訟,請求法院依法判令由被告向原告支付剩余貨款262276元及逾期支付貨款的違約金23萬余元。在訴訟過程中,被告于2008年4月5日以價值50316元混凝土折抵貨款,后被告又給原告支付貨款10萬元。原告在確認收到10萬元貨款后,分別于2008年9月12日和2008年10月25日向被告出具了兩張5萬元的蓋有原告財務專用章的格式收據,徐某(原告單位的副經理)在2008年10月25日收據的正面上寫有余款在2008年11月底前付清并簽名,被告方冉某(被告單位的副經理)也簽名同意。
被告認為:1、被告欠原告商品混凝土貨款111960元是事實,但原告起訴稱被告欠原告商品混凝土貨款262276元不真實,將導致訴訟費用過高,法院應以111960元計算訴訟費;2、原告請求的違約金數額過高,請法庭對違約金予以調整;3、被告在開庭前一直與原告就還款問題進行調解,在開庭前,向原告支付了50000元,雙方對欠款111960元沒有異議。
【審判】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在訴訟過程中,徐某未經原告委托,沒有代理權,其自行簽認的行為,也未經原告追認,對原告不發生效力,故依法判決被告支付原告貨款11萬余元及違約金14萬余元的訴訟請求。
宣判后,原告未上訴,被告以原審法院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不當為由提起上訴。請求(1)撤銷一審判決,依法改判,駁回被上訴人全部訴訟請求;(2)由被上訴人承擔一、二審的全部訴訟費用。
經西安鐵路運輸中級法院調解,原、被告自愿達成調解協議:雙方就本案爭議的債權債務已全部結清;雙方就本案互不向對方主張相關權利;一審案件受理費8686元,由被上訴人承擔;二審案件受理費8686元,減半收取4343元,由上訴人承擔。
【分歧】
本案爭議的焦點是:在訴訟過程中徐某未經原告委托授權,簽認放棄原告債權的行為是否有效。
第一種意見認為,徐某是行使正常的職務行為,屬于有權代理,應視為原、被告雙方之間達成的新的還款協議,屬于對合同內容的變更,其自行簽認的行為應當認定為有效。
第二種意見認為徐某的自行簽認行為無效。理由是徐某的簽認行為是發生在本案的訴訟過程中,而本案訴訟中原告的委托代理人是惠某而非徐某,雖然徐某任原告單位的副經理,但在訴訟階段,原告并沒有委托徐某作為訴訟代理人,徐某自行作出的簽認行為,只是其個人對被告欠款這一事實的確認,其實施的僅是民事行為,而不是民事法律行為,故徐某的行為對原告不發生法律效力。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即徐某在案件訴訟過程中,未經原告授權的簽認行為不是民事法律行為,對原告不發生法律效力,被告不能以此為由對抗原告的訴訟請求。理由如下:
第一,本案正在進行的民事訴訟法律關系與徐某原來所實施的履行合同法律關系,是兩個既相互聯系但又相互獨立的性質不同的法律關系,并分別受兩個不同的法律規范調整,前者是受民事訴訟法調整,而后者則受合同法,民法等法律規范調整,不能將兩個性質不同的法律關系混為一談。
第二,兩個不同法律關系的三要素即主體、客體、內容各異,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主體,除人民法院外,必須是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公民或者法人,其代理人也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第一款關于“委托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托書”,才能參加訴訟,行使各項訴訟權利的規定,授權范圍限制比較嚴格。而徐某原來所實施履行合同法律關系的主體范圍比較寬泛,僅依據被代理人的授權即可進行民事法律行為。本案訴訟法律關系中的合法訴訟主體只能是原告法人代表人和其委托的代理人惠某。徐某未經原告委托,不是本案訴訟法律關系中的合法訴訟主體。故無權代理原告在訴訟過程中進行與訴訟活動有關民事法律行為。
第三,徐某的簽認行為不構成表見代理。表見代理是指行為人沒有代理權,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行為,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但本案中被告不存在相信徐某有代理權正當理由,因為此時雙方已經進入訴訟法律關系階段,原來的合同法律關系已經終止。
第四,徐某的簽認行為是無效代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八條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法律效力。但本案原告對徐某的簽認行為不予追認,故徐某的簽認行為只能是由徐某自己負責。
第五,關于民事訴訟法律關系與訴前存在的合同法律關系之間是否存在相互交叉和轉化問題的法理分析。眾所周知,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是由一定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本案原、被告雙方在訴訟前業已存在的合同法律關系,由于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一法律事實的介入,引起了原、被告雙方新的訴訟法律關系和審判法律關系的產生,兩者共同構成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產生,也使得原來雙方在訴前存在的合同法律關系處于終止狀態。雖然這兩個法律關系的主體始終不變,但委托的代理人有可能是同一人,有可能發生變化,如本案原告方的原合同代理人是徐某,而訴訟代理人改變為惠某。關鍵是兩個法律關系之間是否存在相互交叉和轉化問題,筆者的意見是否定的,理由是:原、被告雙方在訴訟前業已存在的合同法律關系,因為雙方之間的糾紛和爭議已經發展到無法自行解決的程度,故由原告起訴的法律事實引起了雙方新的訴訟法律關系,在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中,由于人民法院與雙方當事人之間又產生了審判法律關系,故雙方在訴訟前業已存在的合同法律關系應當終止,因這兩個法律關系的主體始終不變,其不可能在人民法院是一種訴訟請求,背過法院與對方又是另外一種意見,這樣既不嚴肅,也無法律效力。
第六,在訴訟過程中徐某的簽認行為是否構成雙方達成的新協議問題。筆者認為不構成,理由是徐某在訴訟過程中自始至終就沒有代理權,何況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七條的規定,在訴訟中,當事人為了達成調解、和解的目的所作的妥協和對案件事實的認可,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故徐某的簽認行為不構成雙方達成的新協議。
綜上,一審法院依法支持原告訴訟請求的判決是符合法律規定的。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憲法對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如何規定
2020-12-24監察機關留置最長期限
2020-11-30孩子探望權,父母一方被禁止探望孩子怎么辦
2021-01-10交通肇事責任認定多久出來
2020-11-25當事人對合同可以約定附條件嗎
2020-12-15房產贈與給未成年子女如何征稅
2021-01-01勞務分包內部承包協議是否合法
2021-02-03勞動爭議處理機關是如何處理因養老保險而引起的勞動糾紛
2020-12-07保險合同的變更可以表現為什么
2021-02-17詳解幾種主要保險免責條款
2020-11-30保險合同的解除形式可分為哪幾種
2020-12-28如何處理保險代理合同糾紛
2021-02-22土地轉包合同協議
2021-01-12宅基地上養值要拆遷是怎么賠法
2020-12-19郫縣農村拆遷補償是怎樣的
2020-11-17鹽城商店拆遷補償標準
2020-11-09上海市參建住宅協議書怎么寫才有效
2020-11-13廣州舊城改造補償標準提高 或拉動周邊房價
2021-03-04廠房用地未審批,遇拆遷能否獲得拆遷補償
2020-11-09南昌房屋拆遷是如何補償的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