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請。該規定表明,法律規定的申請回避權必須等到開庭審理時才由審判長當庭告知,并當場詢問當事人。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采取這種方式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申請審判法官回避的權利存在諸多弊端,不利于當事人充分行使申請回避的權利。一是法律規定當事人申請回避的人員包括審判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員、勘驗人員。事實上,這些人員在開庭前就已開始履行各自的職能,并直接影響著案件的實體處理結果。等到開庭時才告知當事人可以申請回避,而這些人員在開庭之前履行的職能依然有效,這顯然違反了申請回避權的立法本意。二是案件當事人在開庭審理前也會因不知道自己享有的這一合法權益而未提出,實際上并未享有法律賦予的這一權利。三是大多數二審案件都采用書面審理的方式,進而作出裁判,當事人連法官都未見到,申請回避權又從何而談?四是當事人對審判法官的個人信息并不知情,即使存在回避情形,也會因不知情和時間緊等原因而無法充分行使回避權。
為此建議:一是受理時告知。即法院一旦受理案件,應以適當的方式告知案件當事人其享有的申請回避的權利。二是案件承辦人確定后告知。在案件的承辦人員確定好之后,應以書面形式告知當事人案件具體承辦法官、書記員、其他人員的姓名和個人情況,對有些重大、疑難情況可能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的案件,還應告知院長、審判委員會成員的姓名和個人情況。三是詢問程序必不可少。審判法官在正式開始審理之前,應當詢問當事人是否申請回避。這一詢問程序是對當事人申請回避權的最后提示,所以無論在一審、二審或是再審程序中都必不可少。
總之,為保障民事訴訟當事人充分行使申請回避權,法律應對申請回避權的告知程序作出明確規定,我們司法機關也應當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同時也要為當事人依法行使申請回避權創造必要的條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買賣違約訴訟流程
2021-02-16民辦學校破產承擔有限責任嗎
2020-12-31酒店停車場車輛損壞責任如何認定
2021-01-05離婚后可以終止探視小孩嗎
2021-01-04離婚證據如何收集
2020-12-02宣傳單是否屬于要約邀請
2020-11-27掛靠企業違法的責任承擔
2020-12-10代位繼承人生活困難的話可以要求多分遺產嗎
2021-02-15幼童在火車站內玩耍被列車軋傷致殘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1-02-22房屋中介收費要求有哪些
2021-01-08待崗期間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2-16破產重整怎么拿到工資
2021-01-30如何認定保險合同的效力
2021-03-05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之探析
2021-01-17賠償案件審理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2021-03-10車險保險不予理賠的幾種情形
2021-02-18保險合同的受益人指什么
2020-11-20如何過濾保險資金投資風險
2020-12-10保險人的概念
2021-01-07簽土地承包合同注意事項都有哪些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