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失泄露商業秘密會被判刑嗎?
過失泄露商業秘密不會被判刑,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給被侵害的經營者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侵害的經營者的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并應當承擔被侵害的經營者因調查該經營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給被侵害的經營者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侵害的經營者的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并應當承擔被侵害的經營者因調查該經營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
企業有權依據中國法律追究侵權人的民事責任。
侵犯商業秘密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其中,司法實踐中最常用的是賠償損失和支付違約金。
二、侵犯商業秘密罪會怎么判
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
三、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表現形式:
根據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的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的具體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以盜竊、利誘、脅迫或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所謂盜竊商業秘密,包括單位內部人員盜竊、外部人員盜竊、內外勾結盜竊等手段;所謂以利誘手段獲取商業秘密,通常指行為人向掌握商業秘密的人員提供財物或其他優惠條件,誘使其向行為人提供商業秘密;所謂以脅迫手段獲取商業秘密,是指行為人采取威脅、強迫手段,使他人在受強制的情況下提供商業秘密;所謂以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商業秘密,是指上述行為以外的其他非法手段。例如,通過商業洽談、合作開發研究、參觀學習等機會套取、刺探他人的商業秘密等。
2、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以不正當手段獲取的商業秘密。所謂披露,是指將權利人的商業秘密向第三人透露或向不特定的其他人公開,使其失去秘密價值;所謂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是指非法使用他人商業秘密的具體情形。需要指出的是,以非法手段獲取商業秘密的行為人,如果將該秘密再行披露或使用,即構成雙重侵權;倘若第三人從侵權人那里獲悉了商業秘密而將秘密披露或使用,同樣構成侵權。
3、違反約定或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合法掌握商業秘密的人,可能是與權利人有合同關系的對方當事人,也可能是權利人單位的工作人員或其他知情人,上述行為人違反合同約定或單位規定的保密義務,將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擅自公開,或自己使用,或許可他人使用,即構成對商業秘密的侵犯。
4、第三人在明知或應知前述違法行為的情況下,仍然從侵權人那里獲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這是一種間接侵權行為。行為人知悉其為他人的商業秘密,并明知或應知系侵犯商業秘密的情形,依然獲取、使用、披露該秘密,所以法律將這種行為也作為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來對待。
泄露商業機密的行為一般是不會被判刑的,此種已經損害了公司利益的違法職員,通常只需要承擔支付公司由于泄密行為存在而造成的經濟損失的民事責任。為了防止職員在工作過程之中泄密,單位在與其建立勞動關系之前,就會與其簽署保密協議,一旦存在泄密行為,需要按照該協議內容處理。
竊取商業機密坐幾年牢 侵犯商業秘密有什么責任
侵犯商業秘密罪的特征
侵犯商業秘密罪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解除的條件
2021-01-03將別人的隱私發網上如何處理
2020-12-16合伙人之間股份轉讓必須全體合伙人同意嗎
2021-01-06妻子不履行救助義務致夫死亡構成何罪
2020-11-26財產保全涉及夫妻雙方嗎
2020-12-19肇事逃逸是交警判定嗎
2021-01-28公司強行辭退員工應如何處理
2020-11-17簽約購房賣家屢出狀況
2021-02-19勞動關系確認
2021-03-09人事外包風險有哪些
2020-11-23自殺案首判中會出現什么問題
2021-03-15購買年金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3-26工程保險不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3定值保險合同和不定值保險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2-23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06人身保險種類可以分為哪些
2021-02-25試論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
2020-12-07勞動局的保險認證什么時間結束
2021-01-19汽車保險投保時需注意什么
2021-01-08保險公司如何降低理賠投訴案件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