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證據規則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定》)第73條規定:“雙方當事人對同一事實分別舉出相反的證據,但都沒有足夠的依據否定對方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案件情況,判斷一方提供的證據的證明力是否明顯大于另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并對證明力較大的證據予以確認。因證據的證明力無法判斷導致爭議事實難以認定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舉證責任分配的規則作出裁判”。
正確適用該條規定的前提,首先是弄清舉證責任的概念及其法律后果。所謂舉證責任,簡言之,即指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所依據的事實應承擔的以證據加以證明的責任。關于舉證責任何者承擔的問題,民事訴訟法和《證據規定》對當事人對何種事實具有證據責任做了詳盡的規定。同時《證據規定》第7條對上述規定未做規定的情況下何者承擔舉證責任做了規定,即“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本規定及其他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既然是責任,那么當一方當事人不能完成舉證責任或所舉證據被法院認定為不能證明待證事實即待證事實處于真偽不明時,將會導致對其不利的法律后果,即通稱的敗訴風險。
然而民事訴訟所涉法律關系往往是紛繁復雜的,各方當事人基于不同情況,往往向法院提交各式各樣的大量證據。那么是否一旦所提供的證據被確認不能證明待證事實,就一定要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呢?回答是否定的。為了能夠很好地利用證據規則,實現審判的公平與正義。我們不妨從當事人所舉證據的理論和實踐綜合的視角出發,對其進行歸類。一般而言,待證事實包括權利產生的事實,妨礙權利產生的事實,權利消滅的事實三類。誰主張相應事實,誰就要承擔相應的證明責任。
通過上述介紹可知,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案件情況,判斷一方提供的證據的證明力是否明顯大于另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簽訂勞動合同注意事項有哪幾種
2020-12-20意外工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22花錢保外就醫容易嗎
2021-03-19在執行協議上確實還不上債怎么辦
2020-12-09開庭后調解成功的訴訟費由誰承擔
2021-03-11房產繼承公證書有期限嗎
2020-11-26冷暴力屬于校園欺凌嗎
2021-01-01個人金融信息受哪些保護
2020-11-14網上商城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31設立居住權的可以約定居住權的期限嗎
2021-02-06第一次入職的就業證如何辦理
2020-11-13調崗后沒采用書面形式但員工已就崗,什么時候提出異議有效
2021-03-16被公司開除依據勞動法怎么賠償的
2021-01-20工程保險不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3什么是建筑工程保險
2021-01-16什么是投保單
2021-02-13保險合同必須要有保險經紀嗎
2021-03-06保險合同中默示保證與明示保證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18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四)
2021-01-10論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