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分配的司法認定是怎樣的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10 · 161人看過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

【案情】

原告王作于2011年4月19日向鄆城縣鴻運汽車銷售公司分期付款30.8萬元購買了福田牌歐曼重型半掛牽引車一輛,以被告申達物流的名義開具了發票,并與被告申達物流簽訂了掛靠協議。后王作將車輛賣于李棟。另查明,被告鄆城縣航華運輸有限公司為自然人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為樊兆江。案爭車輛主車魯RF9895于2013年9月22日改牌號為魯RK3311,截止到2014年12月4日仍登記在被告鄆城縣航華運輸有限公司名下。魯RL105掛于2013年9月22日改牌號為魯RT375。原告王作訴稱其將案爭車輛抵押給被告李棟,請求判決被告返還魯RF9895、魯RL105掛福田牌歐曼重型半掛牽引車或賠償車輛價值25萬元,并要求被告賠償實際占有使用車輛期間原告車輛營運損失15萬元;被告鄆城縣航華運輸有限公司辯稱,我與原告王作無利益關系,原告王作訴我并無道理,請求法院依法駁回原告王作的訴訟請求;被告李棟辯稱其與原告王作是買賣合同關系,2013年6月2日原告王作將案爭車輛賣給了我,請求法院依法駁回原告王作的訴訟請求。

【審判】

鄆城縣人民法院經審理后認為,被告李棟購買原告王作的車輛,有雙方簽字的協議為證,因此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原被告之間的買賣關系成立,買賣協議合法有效。原告王作辯稱其與被告李棟簽訂的是抵押協議,但該協議內容是買賣,且原告王作未向本院提供有力證據推翻該協議。故原告王作要求確認合同無效、要求被告返還魯RF9895、魯RL105掛福田牌歐曼重型半掛牽引車或賠償其車輛價值25萬元、要求被告賠償實際占有使用車輛期間原告車輛營運損失15萬元的主張不成立,不予支持。據此,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王作對被告申達物流、鄆城縣航華運輸有限公司、三江二手車公司、李棟的訴訟請求。

【評析】

本案原被告的爭議焦點為,原告王作是將車抵押還是賣于被告李棟。

一、舉證責任概述

舉證責任是指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及時收集或提供證據的義務,并有運用該證據證明主張的案件事實成立或有利于自己的主張的責任,否則將承擔其主張不能成立的風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此條規定了行為責任,并未明確規定結果責任,但在理論上可以通過體系解釋等法律解釋方法來加以確認。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2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該條規定了兩種意義的舉證責任,前者指當事人的行為責任,后者指在事實真偽不明時,主張該事實的當事人承擔不利訴訟后果的責任,即結果責任。在先行立法的司法解釋中,它首次明確的肯定了民事舉證責任具有雙重含義,彌補了民事訴訟法的不足。

二、民事訴訟中的舉證分配原則

舉證責任分配規則是指法律按照一定的標準規定由何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以及證明何種事實存在或法律要件事實的存在。由于民事案件乃民事權益之爭,在當事人之間,一方主張權利,對方必然要設法主張對方的權利不存在或已變更消滅。這些權利主張或免除利益的主張必須建立于一定的法律事實之上,而這些事實只有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才會得到法律的認可,稱為法律要件事實。由于法律要件事實中只有存在符合法律規定的要件時才能導致法律的適用,故認定哪些是法律要件事實要根據法律規定來確定。當事人主張的法律規范以及作為訴訟主張基礎的法律要件事實都是具體的,這就要求對各種有關法律規范及法律要件事實進行具體分析。根據《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及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可以從分析舉證責任劃分來確定民事舉證責任分配的原則:

(一)誰主張、誰舉證原則。這是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規則,即原告對自己提出的訴訟以及有關事實負舉證責任;被告反駁原告的訴訟請求、提出反訴也要舉證加以證明;第三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或請求,也應承擔舉證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

(二)無過錯責任原則。對于實行無過錯責任的高危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勞動事故等訴訟,依立法精神原告方或反訴方只需要舉證證實發生了侵權后果即可,被告方必須證明對方是故意的或者是重大過失并提供充分的證據,否則就要承當民事責任。

(三)推定過錯責任原則。在執行推定過錯的責任中,原告方或反訴方的責任是證明自己因為對方沒有履行法定義務而受到了傷害或損失;被告則必須承擔舉證證實自己已經盡到了法定責任。《民法通則》第125條規定:“在道路、公共場所施工的應當設置警示標志并采取安全措施,否則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提供了相應的警示標志并采取了安全措施的除外。”在這種情況下,原告方或反訴方一要證明自己因為對方的失誤給自己造成了人財損失,二要證實對方沒有履行法定義務;而被告方則要舉證證明自己確實履行了法律規定的警示和安全義務。從數量上看,原告方或反訴方似乎去證明兩個法律事實即損害結果和損害原因;但實質上,舉證的重心依然在被告方,因為受損害事實已經是鐵定了,否則就不會有訴訟(欺詐訴訟除外)。被告方不舉證,就意味著自己敗訴,這是法律事先設定的。法律的天平是向受損害方傾斜,特別加重了施工方的義務。

(四)過錯原則。無論是有關合同的訴訟還是有關侵權的訴訟,過錯原則都是適用的。從證據學的意義上講,證實對方的過錯,侵權之訴中的權利主張者必須用證據證實法律事實,而相對方也必須如此。即使是合同中一方給對方造成了損失,合同雙方都有將運用自己已經掌握的證據來放大自己利益要求,削弱對方證據的攻擊力,并減小權利要求的幅度。這種訴訟舉證責任是對等的。

(五)公平原則。在民事訴訟中有一種特殊的案情,就是原被告雙方都不能舉出足夠的證據來證實自己主張。但是,如果不對原告方或反訴方予以賠償或補償,或者要求被告方承擔一定責任,就不足以體現法律的公平、公共,不足以安慰受害方,不足以安慰受害方及其親屬的心靈。于是法院按照《民法通則》第117條規定的“公平原則”,當事人各方對損害結果都沒有過錯或責任,但是一方因為該民事行為享受了權利或避免了損害,應當對另一方予以補償。

本案中,適用的是“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分配原則,因此,原告王作訴稱其將涉案車輛抵押給被告李棟,其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但其并未提供有力證據。而被告李棟提交了其與原告王作簽訂的車輛買賣協議,且原告王作未向本院提供有力證據推翻該協議。故判決駁回原告王作對被告申達物流、鄆城縣航華運輸有限公司、三江二手車公司、李棟的訴訟請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