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病監護權規定是什么?
精神病監護權規定是“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由上可知,我國立法上,對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的指定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由有關組織指定;二是由法院指定。其中前一種是后一種的必經程序,即對于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必須由有關組織作出指定,再不服的可申請人民法院作出撤銷指定的判決,并另行指定監護人;如果未經有關組織指定的,不可以直接請求人民法院作出指定。
二、相關法律規定是什么?
設立精神病人的監護人,首先須確認當事人為精神病人。但精神病人與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屬于兩個不同的范疇。
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此宣告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是法院的職權,其他任何機關或組織都不具有這一職權,而且法院的這一職權不能主動行使,必須有利害關系人的申請。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某一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時,法院受理后應依》規定的特別程序審理。審理中法院應當首先確認被申請人為精神病人。
“當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司法精神病學鑒定或者參照醫院的診斷、鑒定確認。在不具備診斷、鑒定條件情況下,也可以參照群眾公認的當事人的精神狀態認定,但應以利害關系人沒有異議為限。”對于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應宣告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于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則應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精神病人,其近親屬得依規定的順序確定監護人。若近親屬就監護人的確定發生爭議,則應由有關單位或組織指定。
在生活當中很多的精神病人是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所以必須要對他們的日常生活進行監督和管理,在這種情況之下就必須要確定監護人,一般是父母配偶,成年子女或者是關系密切的親戚朋友等。
監護權變更法律程序
離婚子女監護權的歸屬怎么確定
年滿多少歲就沒有監護權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界定夫妻共同財產和個人財產
2021-01-12家庭冷暴力離婚能索要賠償嗎
2021-03-11無期徒刑出獄后可以吃低保嗎
2021-02-05單方肇事交通事故的定損理賠
2021-03-01遺產繼承方式有哪些
2021-02-24證明房款是誰付的,房子就是誰的嗎
2021-02-09噪音擾民的時間規定
2020-11-30投保人隱瞞實情投保會后果根據不同情況而定
2020-11-17海事保險合同有哪些規定?
2021-03-02人身保險合同的常見條款
2021-03-20騎車人撞向汽車 司機無責也賠錢
2020-11-27保險理賠金可以留給非直系親屬嗎
2021-01-20受害人無法聯系被保險人的利益如何維護
2020-12-10保險合同的種類有哪些
2021-02-15有關保險的一些基本概念
2020-12-06事故之后如何理賠
2021-03-19私人房屋裝修承包合同
2020-11-22土地轉讓未辦理相應手續是否有效
2021-02-12土地承包權可以繼承嗎,可以贈予嗎
2021-02-22拆遷房辦房產證能改名字嗎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