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保全的含義
所謂證據保全,是指在證據可能滅失或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法院根據申請人的申請或依職權,對證據加以固定和保護的制度。
民事訴訟或仲裁均是以證據為基礎展開的。依據有關證據,當事人和法院、仲裁機構才能夠了解或查明案件真相,確定爭議的原因,從而正確地處理糾紛。但是,從糾紛的產生直至案件開庭審理必然有一個時間間隔。在這段時間內,有些證據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為原因,可能會滅失或難以取得。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可能給當事人的舉證以及法院、仲裁機構的審理帶來困難,《民事訴訟法》規定,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采取保全措施。
兩種觀點
對于證據保全的主體有兩種觀點,其一認為證據保全的主體是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不包括公證機構;其二認為公證機關也屬于證據保全的主體之一。就中國《民事訴訟法》而言,從廣民事訴訟法義上講,所謂保全程序,應當包括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財產保全,是法院對當事人爭議的財產依法采取的各種強制性措施的總稱。《民事訴訟法》第六章第74條和《行政訴訟法》第36條規定:“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保全證據公證與法院的保全證據有什么不同?公證處與法院的機關性質不同,公證活動屬于非訴訟性質,法院可以依職權主動采取保全措施,而公證處只能依申請人的申請啟動公證程序。
證據保全三種形式
《公證制度》中把中國證據的保全分為三種形式:
其一,準訴訟中證據的保全,是指在提起訴訟以前,人民法院應當事人的請求而為的證據保全;
其二,訴訟中的證據保全即訴訟參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證據保全,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采取保全措施;
其三,訴訟外的證據保全,即公證處應利害關系人的申請,采取保全措施,將證據固定并保存下來。不難理解,在強式職權主義的主導下,強調法院依職權行使公權利為主,那么,證據保全公證充其量是為輔。因為公證不具有強制執行保全措施,如查封等。但是,如果在立法上奉行民事權利基礎主義,則完全可以將證據保全公證作為保全制度的首選,法院依職權的主動保全作為補充。
證據保全理由
保全證據公證成為這種制度首選的理由是:
首先,公證據保全公證是非訴訟活動,向公證處申請證據保全更符合當事人的心理需求;
其次,從社會成本角度考慮,公證保全較之其他制度更為可行,成本更小。
第三,從接近客觀事實的可能性方面來說,公證保全在時間上離事實,甚至有的就是在事件發生的當時,更能保證證據的真實性;第四,公證介入證據保全,從立場上,更容易保持獨立、客觀,比起法官來,公證員更少其他因素的干擾。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委托收費標準
2021-03-20發表權能單獨使用嗎
2021-01-06交通肇事罪檢察院到法院多久能判下來
2020-12-23交通事故定責之后賠償比例怎么分
2020-11-15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會死嗎
2021-03-23二審維持原判多久才可以生效
2020-12-27房屋貸款銀行要評估嗎
2021-01-07土地糾紛有人做偽證可以報警嗎
2020-12-01建筑工程承包資質標準是什么
2020-11-09如何終止勞動合同
2020-12-26運輸合同與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2-28人壽保險索賠要有哪些材料及理賠標準是什么
2021-03-09免責條款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22保險合同生效后十日內可以取消嗎
2021-01-18去瑞士旅游買保險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15水路運輸貨物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1-20保險公司追訴時效是怎樣的
2020-12-01保險法定受益人的順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07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有關問題
2021-02-03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抵押不登記有效嗎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