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自由裁量權的合理限制
權力必須接受制約,在現代司法中,絕對的自由裁量權往往會帶來絕對的司法腐敗與不公,因此一直不被各國所認可。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并不是一種漫無邊際的權力,也并非在任何情形下均無條件的發生,而只是一種相對自由權。這種相對的自由裁量權更多的表現為在對嚴格的規則進行漏洞補救以及含義明確的補充性規定。如果對法官的自由裁量不加限制可能使其隨意擴張,導致權力的濫用,必然會產生司法專橫,損害司法公正。就自由裁量權的限制,筆者認為可采取以下幾項措施:
1、大力提高法官隊伍的各項素質。作為行使自由裁量權的主體,法官隊伍的素質對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起著絕對性的作用。反過來,法官隊伍的素質,也會影響立法者在立法時決定賦予法官自由裁量權的幅度和范圍。從世界范圍來講,職業法官隊伍的素質越來越高,法律賦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權的范圍也就越大。因此,必須采取各種措施,大力提高法官隊伍整體素質。
(1)提高職業門檻,實現法官隊伍的精英化。法官不是一種大眾化的職業,需要具備很高的職業道德水準、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技能。要達到這個標準,首先就要提高職業門檻。
(2)堅持職業道德教育,確保法官隊伍的廉潔性。法官職業道德水準是保證法官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的決定因素,要堅持不懈地開展宗旨教育、警示教育和廉政教育,培育法官全面的職業理念。
(3)大力開展在職法官的終身教育,提高在職法官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技能,改善在職法官的知識結構,提高法官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的能力。
2、不斷改進立法工作,合理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范圍。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既取決于法官的自身素質,也取決于法律規范的合理性。
(1)合理地設定法官自由裁量權的限度和范圍,自由裁量的幅度不宜過大,應當實現效力等級高的法律宜寬,等級低的宜嚴;一般性的法律宜寬,專業性法律宜嚴;行為模式宜寬,結構模式宜嚴的限制模式。在具體立法上可采取層層劃分方式,將自由裁量范圍分別劃分為幾個較大的適用幅度,對每一個適用幅度可采用立法解釋對其進行劃分小段在進行限制。
(2)提高立法質量,改進立法技術,克服立法易粗不易細的陋習。立法機關要加快法律編撰和及時廢止過時法律法規的工作進度,盡量避免各種預想外的法律漏洞和沖突性法律漏洞的出現。還應大力推廣法律公布附帶立法理由的做法,使執法者能充分了解立法者的立法意圖,降低法官自由心證的使用頻率。
(3)司法解釋工作應繼續加強。最高法院根據審判工作的具體需要,制定了大量司法解釋的文件,彌補了現行法律規定的漏洞與不足,對指導審判、統一司法、保證利于法律并使用的銜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各級地方法院也以“會議紀要”等形式發布了一些準規范性的司法性文件,盡管從《立法法》的角度來看,這些文件是沒有法律效力的。但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加之各地法官素質參差不起,這些司法文件結合地方實際在司法實踐運用中產生了不少積極效力。故以高級法院為基準存活少量“會議紀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3、健全程序規范,制約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行為過程。程序性規范是實體性規范正確行使的保障,自由裁量權的正確行使不僅依靠提高法官素質、改進立法工作,更要依靠完備的程序規范,從制度環節上是法官自由裁量權純凈運行,故建立一套針對自由裁量權行使的程序規范尤為重要。
(1)切實落實合議制度。合議制是民主集中制在審判工作中的表現形式,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必須切實落實合議制度,遵守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避免因單個法官因主觀臆斷而造成案件偏差。現階段還要發揮審判委員會的作用,特別是對重大、疑難問題由合議庭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發揮集體的智慧,但要避免一言堂或借群體化裁決行個人私弊。
(2)建立填補法律漏洞、分配舉證責任的特別規則程序。填補法律漏洞與分配舉證責任是相互聯系的,法官填補法律漏洞要給當事人建立一套完整行為模式和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嚴格講已不完全屬于法律適用的范疇,帶有一定的立法性質;分配舉證責任將造成案件結果責任的轉移,實際上是確定了敗訴風險的負擔,其有可能引起訴訟結果的根本逆轉。為慎重起見,將自由裁量行為在程序上予以嚴格限制很有必要,即有關權力應集中在審級較高的法院,或由高級法院負責審核。對有代表性的案件最高法院可以通過法院公報予以公布,并賦予其普遍的約束力,為同類案件的統一執法提供尺度。
(3)行使自由裁量權的理由應當公開。理由公開是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的基本要求,可以使當事人了解法官自由裁量的根據,也有助于社會對法官進行監督。對不同類型的自由裁量權法官應以相應的形式公開其理由:對于適用程序問題,一般只做口頭釋明即可;解釋不確定法律概念、補充完善授權性規范、認定證據,應在判決書中闡明理由;而填補法律漏洞、分配舉證責任則應詳盡地反映法官的整個思維過程,并提供法學理論上、社會價值判斷上乃至比較法上的依據。
(4)行使自由裁量權要確保法治統一。在一國政治生活中,法治統一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任何法出多門的做法都會給社會帶來誠信危機,法治統一性關乎民眾對法律權威的認可程度,以及法的效力實施狀況。應當說,在自由裁量權初始階段極易破壞的秩序就是法治統一性,極易攻擊的權利則是平等權。眾所周知,用法不平等,勢必裁決不公正、不合理。因此,在西方法治發達國家,至今仍堅持自由裁量必須恪守先前判例約束的原則。法官在裁判時,有責任了解先前該類糾紛的處理情況,做到相同情況相同處理,以確立法社會公信力。從該意義上說,司法審判制度主要是圍繞審判權行使的合理性與否而設定的如審級監督中的上訴、抗訴、再審等,均可視為對法官自由裁量權行使妥當與否的審查,所以自由裁量權與法俱生無處不在,我們只能管束他而不能扼殺它,否則也就沒有了法律。自由裁量的制約無非兩種機制,即自律和他律。自律強調法官以道德修養實現自我約束,即所謂自由心證的內動力。他律是憑借規則匡束權力行使。
(5)擴大司法審查范圍。將自由裁量行為納入司法審查范圍之內。在授予執法人員自由裁量權的同時,應建立相應的司法審查機構抑制自由裁量權的濫用。通過專業獨立的司法審查,避免因目的不當、司法專橫、超越事實根據、司法不作為造成自由裁量權的濫用,以保障人權,維護法律的尊嚴。
4、提高全民的法治意識。自由裁量權的濫用是一種踐踏法律的尊嚴和權威,侵犯公民人權的違法行為。但由于自由裁量權是法律授予的,因而又為自由裁量權的濫用披上了一件合法的外衣。所以,盡管執法活動的許多方面存在著濫用自由裁量權的現象,盡管公民的合法權益經常受到自由裁量權濫用的侵襲,但公民對此提出的異議卻不多見。究其根本,無外乎人民法治意識觀念淡薄。因此,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識,讓公民學會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提高公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無疑是監督、抑制自由裁量權濫用的另一有效途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收購個人股權需評估嗎
2021-01-11選擇擔保公司的擔保方式是否弱于抵質押
2020-12-14交通事故確定書可否重新確定
2021-03-06破產和解制度對債務人的積極意義是什么
2020-12-05夫妻財產約定效力的相關規定
2021-02-10贍養父母是憲法規定的義務嗎
2021-03-05指定管轄權不服要怎么辦
2021-02-08單位是否有權收回員工集資房
2020-11-30外孫有代位繼承權嗎
2021-02-10債務人逾期還款怎么辦
2020-12-19什么是繼承恢復請求權?
2020-12-24違反三性是否導致勞務派遣失效
2021-01-16學生實習期間發生的工傷事故怎么解決
2021-01-06丈夫不工作掙錢能訴訟離婚嗎
2021-03-25山洪災害保險賠嗎
2021-03-23保險合同的內容
2021-02-13保險合同的含義與特征有哪些
2021-03-04常見的保險事故專業術語有哪些
2021-02-13誠信原則的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021-02-21交強險實施后車賠付要如何去計算呢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