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利害關系人一般認為是權益受到行政行為侵害的直接當事人。
法律地位:
《行政許可法》是第一次將利害關系人第一法律概念見之于行政法律,并從各方面確立了它在行政許可法律中的法律地位。體現了我國行政法律制度開始重視并保護利害關系人的權益。
《行政許可法》確立了利害關系人的法律地位
利害關系人作為行政主體在對申請人實施行政許可活動中已有法律存在,就是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許可中雖然主觀上并未指向,但客觀上已經存在,或雖然不能預見侵害關系的存在,但事實已經存在。因而,它的存在是與申請人具有相互平等的法律地位。行政許可活動在考慮申請人的要求的同時,行政機關有義務要平等地對待利害關系人,同樣有責任要保護利害關系人的利益不受侵犯,使其真正成為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行政許可法》賦予利害關系人法律救濟途徑
1.陳述申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涉及侵害自己利益關系的行政許可行為可以在事前主動向作出行政許可的機關進行陳述申辯,表明這一行政許可行為,可能對自己的權利、義務造成侵害,請求行政機關不作出或限制條件作出行政許可,以免自身合法權益受損。行政機關應當認真聽取,并視情況就申辯內容進行實質性審查。
2.聽證。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許可行為前認為涉及申請人與他人存在利害關系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和利害關系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利害關系人在被告知聽證權利之日起5日內,提出聽證申請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二十日內組織聽證。行政機關將根據聽證筆錄,作出是否同意行政許可的決定。
3.請求撤銷行政許可。對行政機關無法預見或故意對利害關系人的利益視而不見,已經作出的行政許可,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行政機關撤銷該項行政許可,只要符合5個條件(見《行政許可法》六十九條第一款(一)至(五)項)行政機關應當撤銷該行政許可。但是,如果該許可涉及公共利益或者相對人的個人利益而未能撤銷,那么行政機關應當對利害關系人所遭受的損害程度予以相應補償。
4.訴訟。由于《行政許可法》從法律上明確了利害關系人的法律地位,因而當行政機關存在違法行政許可行為事實,作為利害關系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以維護自身的權益。
5.賠償。當行政機關違法實施行政許可,給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給予賠償。
直接利害關系人一般認為是權益受到行政行為侵害的直接當事人。當行政機關存在違法行政許可行為事實,作為利害關系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以維護自身的權益。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以租代售合法嗎
2021-01-30如何分辨交通違法短信的真假
2021-02-21罪犯逃脫有追訴期限嗎
2021-03-16侵犯著作權罪處罰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2定金是合同額度的多少
2021-03-12社區戒毒的決定主體
2020-11-20土地轉讓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1-31斷絕關系永不回家犯法嗎
2020-11-17合同代理人簽字和蓋章效力一樣嗎
2021-02-03辭退后還能辦病退嗎
2021-02-08受威脅已過戶的贈與房產可反悔嗎
2021-01-25法律規定不能上市出售的房屋
2021-01-27工作多久勞動合同自然成立
2020-11-26軍人病退的規定是怎么樣的
2021-03-20公司勞務分包給個人合法嗎
2020-12-29不滿半年被裁員要怎么補償
2020-12-14上海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22如何區別勞動工傷和人身損害呢
2021-03-21勞動爭議案件辦案指南
2020-11-16什么是企業勞動爭議調解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