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證利害關系人?
公證利害關系人是指辦理公證的公證員,與申請辦理公證的當事人之間就爭議的法律關系或某一事件、事實,存在權利義務關系的人。(比如:和一方是親屬關系、朋友關系、父母,配偶關系、債權人,債務人關系等等)。
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的概念
(一)訴訟法律中關于“利害關系人”的表述
通觀我國各部法律,都沒有對“利害關系人”的概念做出一個明確的界定,倒是在許多訴訟法律的條文中使用了“利害關系人”或者’利害關系”這樣的用語。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93條規定:“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財產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采取財產保全措施。申請人應當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钡?62條規定:“人民法院在依照本章程序審理案件的過程中,發現本案屬于民事權益爭議的,應當裁定終結特別程序,并告知利害關系人可以另行起訴。”第166條規定:“公民下落不明滿二年,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其失蹤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等。另外第167條、第169條、第171條、第194條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27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28條也提到了利害關系人。
考查訴訟法律中對利害關系人或利害關系的用法,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第一,訴訟法律中在使用利害關系人等詞語時,并未將之與當事人等詞語并列使用,而是單獨用它指代所有與某事項具有利害關系的人,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它的外延比《公證法》中的利害關系人要廣,因為《公證法》中的利害關系人僅指除當事人以外其他因公證活動而使自己的利益受到影響的人。第二,訴訟法律中采用利害關系人或者利害關系的用法,是為了與原告、被告以及第三人等概念區別開來,后三個概念是進入訴訟程序以后才使用的,而利害關系人則用來指稱訴訟程序開始之前、與某事項具有權利義務關系的那些人。第三,《行政訴訟法》中“利害關系”或“法律上利害關系”這些用法的提出,體現了我國擴大行政訴訟原告范圍,給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更加完善的司法保護的意圖,因為原來的行政訴訟實踐中把原告的范圍實際上限制為行政相對人,利害關系這一概念的出現可以說為我國行政訴訟發揮更大的作用開辟了道路。
在律霸網上面有很多了解公證利害關系人律師,現在點擊在線咨詢系統就能夠讓他們為你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發生后當事人可以選擇的解決途徑是什么?
2021-02-07高級法院和最高法院的行政案件管轄范圍
2021-03-16債權質押合同質押到期債權未履行怎么辦
2021-01-16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行政處罰需要多長時間
2020-12-15信用卡逾期的立案標準
2021-01-26非法占地如何處罰
2021-02-10違法占用村集體建設用地如何處罰
2020-12-25開發商違反銷售廣告承諾該怎么做
2020-12-15勞動防護措施有哪些
2020-11-18雇傭關系受傷怎么賠
2020-12-11正常離職后簽了保密協議有補償金嗎
2021-01-23離婚如何分割人壽保險金
2020-11-16保險合同的成立需要具備哪些
2021-01-30倉儲物的保險賠償金及保險代位求償權的案例分析
2021-01-17船舶沉沒保險人拒付是否合法
2020-12-16少兒分紅保險如何選擇最合適
2021-01-31保險公司在投保中有哪些義務
2021-01-24投保人可以選擇重復保險嗎
2021-03-26對一“保險詐騙案”所涉相關問題探討
2020-11-19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指什么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