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即喪失請求法院依訴訟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的權利。這里所講法定提起訴訟的期間,稱為訴訟時效期間,即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要求依訴訟程序保護其權利的有效期限。在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后,權利人即喪失了請求法院依訴訟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的權利。
1987年1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8條規定: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我國《民法通則》關于訴訟時效的法律后果的規定屬于勝訴權的消滅。
《民法通則》第135條對普通訴訟時效作出規定,即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就說明,除法律對訴訟時效有專門規定的那些民事權利之外,一般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均為2年。
特別訴訟時效是普通訴訟實效的對稱。它是僅適用于法律指定的某些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因而特別訴訟時效雖無普通訴訟時效那種普遍的效力,但對某些民事權利來說它優先于普通訴訟時效的適用。
《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關于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1、身體受傷害要求賠償的民事權利;2、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經聲明的,買售人或受害人向出賣人、商品制造人要求賠償的民事權利;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承租人要求給付租金及賠償損失的民事權利;4、寄存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寄存人向保管人請求賠償的民事權利。對這些民事權利規定較短的訴訟時效期間,主要是因為這些民事權利多屬于賠償損害所生之債,證據容易消失,需要及時解決;有的則屬于從屬債務,也應當及時進行清結。以上136條規定的訴訟時效有短期時效之稱。
《民法通則》第141條規定:法律對訴訟時效另有規定的,依照法律規定。
《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至于訴訟時效期間的開始和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和延長,是比較專業的法律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最好找有經驗的律師來咨詢,讓其代為判斷。
綜上所述,對于百姓來說,官司不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即使費九牛二虎之力打贏了官司,法院也不會對對方行使執行權。官司不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即法院有審判權,沒有執行權。官司不在訴訟時效期間內,百姓有訴訟權沒有實際上勝訴權——不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即使法院判決贏得了官司,也沒有任何機構負責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判無期徒刑什么時候可以申請減刑嗎
2020-11-07沒經過業主大會選舉成立的業主委員會合法嗎
2020-11-20公司延長工作時間月超過36小時如何補償
2021-01-10涉外婚姻孩子如何上戶口
2021-01-13對臺灣地區有關婚姻家庭民事判決的認可
2021-03-14離婚損害賠償包括哪些項目
2020-11-08法醫鑒定輕微傷害標準
2021-01-20勞動合同解除方式
2020-11-20探望權義務主體的協助義務是什么
2021-01-05工作期間腦出血如何賠償
2021-01-12父親被判刑可以申請變更撫養權嗎
2020-12-19民工在施工中誤傷工友需要賠償嗎
2021-02-27小區違章建筑如何處理
2020-11-22房產贈與部分轉賣需要交哪些稅費
2020-12-21集資房與眾籌房有什么區別
2020-11-08個人購買住房是否免征印花稅
2020-12-27性騷擾導致他人精神失常并自殺需要負怎樣的法律責任
2020-12-30勞動合同期內公司變更經濟補償是怎樣的
2021-01-12恢復勞動關系一裁終局是否適用
2020-12-31員工自動離職是否支付經濟補償金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