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監護人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在被監護人的行為致人損害時,由監護人對其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時,以其存在過錯為要件。因此,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有以下四個:
1、有被監護人對他人人身、財產權益的侵害行為。這一要件的成立需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被監護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而聾啞人、醉酒的人、一時心神喪失的人不屬于被監護人。侵害人是否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依法律規定的標準、方法來加以判斷。
(2)須實施侵害行為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與監護人之間存在監護關系。只有存在監護關系,才有監護人與被監護人之區分。
(3) 被監護人實施的侵害行為須是他自己獨立實施的行為。如果被監護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第三人利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害行為的,因法律推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具有識別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際上是第三人實施侵權行為的工具,其“侵害行為”也應當認定是第三人的侵害行為,而不是被監護人的侵害行為,監護人因此不承擔責任。
(4)須被監護人實施了對他人人身、財產合法權益的侵害行為。被監護人的行為具有違法性,這是被監護人致害行為的客觀特性,如果被監護人的行為不具有違法性而致他人損害,比如被監護人因正當防衛傷及侵害人,監護人無需對被監護人的行為承擔民事責任。另外,被監護人在實際上有無識別能力,不影響監護人承擔的民事責任。2、受害人須有人身損害或財產損害事實。
3、被監護人對他人人身、財產權益的侵害行為與受害人受有損害的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4、監護人有過錯。只要監護人不能舉證證明自己有免責事由,即推定其有過錯。
二、分類
對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包括未成年人和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進行監護的人。一些國家的法律規定,監護人分為3種:
①由后死亡的父或母于遺囑中指定者,稱指定監護人。
②由法律規定的一定范圍的親屬依一定順序充任者,稱法定監護人。
③由監護機關或法院選定者,稱選定監護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擔任監護人;與未成年人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有關單位同意后,也可以擔任監護人。
因為未成年人以及患有精神疾病的公民是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同時也是不能對自己的人身安全以及財產安全進行相應的保護的,所以國家為了保障此類人群的權益也是規定了此類的人群需要有相應的監護人進行監管和保護,一般情況下監護人是有父母以及親屬來進行擔任的。
我國法定監護人如何確定
監護人和法定代理人什么區別?
法定監護人證明哪里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徇私舞弊罪的立案標準都有哪些呢
2020-12-29實習生受傷屬于工傷嗎
2021-01-20哪些公司可以通過募集設立
2021-03-13擔保合同可以單獨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嗎
2021-01-26支票年月日怎么寫
2021-02-09如何打交通事故官司
2021-01-13死人注銷戶口有期限嗎
2021-02-08交通違章不處理會上征信嗎
2020-12-17無故辭退怎么找勞動仲裁
2021-03-15二審上訴變更訴訟請求的處理及風險
2021-01-09個人投資開發房地產應注意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27入職多久才算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1不簽勞動合同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2020-12-15實踐中 如何認定勞動關系解除的時間
2021-02-18實習期工資可以現結嗎
2020-11-13保險表見代理的認定問題有哪些
2021-02-10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10保險合同中條款約定不明應如何理解
2020-12-21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1-17交強險保險理賠的流程是什么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