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第一,在不可抗力的情況下,因不可抗力造成合同不能履行,則表明違約人是沒有過錯的,因而應被免除責任。然而,在不可抗力發生以后,當事人應采取適當措施,努力避免或減少損失;如果沒有盡到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損失擴大的義務,對于擴大的損失部分,仍應承擔損失或承擔責任。還應看到,不可抗力具有相對性。在不同情況下對合同履行的影響后果是不同的,因此應根據具體情況決定當事人是否應被全部或部分、暫時地免除履行責任。
第二,在雙方過錯的情況下,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分別承擔各自應負的民事責任。當事人一方因另一方違反合同受天損失的,應當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及時采取措施使損失擴大,無權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
第三,關于意外事故是否可以免責,我國現行法律并沒有作出規定。根據許多學者的看法,“主觀有過錯從錯從而引起違約的,應負違約責任;客觀原因如意外事件引起違約的,因當事人無法預知或防止,則不予追究。”然而,在我國司法實踐中,承認情勢變更可以成為合同變更和解除的原因,而意外事故(如交通中斷等)常常可成為情勢變更的原因。
過錯責任原則包含以下含義:
第一,它以行為人的過錯作為責任的構成要件,行為人具有故意或者過失才可能承擔侵權責任。
第二,它以行為人的過錯程度作為確定責任形式、責任范圍的依據。
在過錯責任原則中,不僅要考慮行為人的過錯,往往也會考慮受害人的過錯或者第三人的過錯。如果受害人或者第三人對損害的發生也存在過錯的話,則要根據過錯程度來分擔損失,因此可能減輕甚至抵消行為人承擔的責任。在共同侵權的場合,共同侵權人的過錯程度甚至可能成為其內部分損失的依據。在最高人民法院《人身賠償損失解釋》中,采納了根據過錯程度和原因力大小在共同侵權人內部分擔損失為原則,平均分擔為例外的主張。過錯責任原則是在否定古代法中的結果責任原則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1804年《法國民法典》正式確立過錯責任原則,該法第1382條和第1383條分別規定了作為和不作為的過錯責任。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二款將過錯責任原則規定為侵權法的歸責原則。這一原則的確立,為民事主體的行為確立了標準。它要求行為人善盡對他人的謹慎和注意,盡量避免損害后果,也要求每個人充分尊重他人的權益,從而為行為人確立了自由行為的范圍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它也有利于預防損害的發生,通過賦予過錯行為以侵權責任,教育行為人行為時應當謹慎、小心,盡到注意義務,努力避免損害的發生;它充分協調和平衡了“個人自由”和“社會安全”兩種利益的關系。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在不可抗力的情況下,因不可抗力造成合同不能履行,則表明違約人是沒有過錯的,因而應被免除責任,在雙方過錯的情況下,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分別承擔各自應負的民事責任。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在什么情況下對消費者承擔侵權連帶責任如何劃分
2020-11-24取證算盜用隱私嗎
2021-01-12股份有限公司股權可以贈與嗎
2021-01-04商號權如何救濟
2021-02-12買房網簽后又被抵押,抵押是否有效
2021-02-05收取支票時需要提防哪些“支票陷阱”
2021-02-23申請破產法人個人債務還用還嗎
2020-12-07破產法司法解釋
2021-03-20無撫養關系的子女對繼母有贍養義務嗎
2021-03-01擔保合同關系能否主張侵權責任
2021-03-01委托擔保合同可以單方面解除嗎
2021-02-22集體土地入市交易規則是什么
2021-02-05聘用合同續簽日期可以提前簽嗎
2021-02-04勞務派遣能否約定競業限制
2021-02-02企業約定試用期有何限制
2021-01-09實習期應該有工資嗎
2020-12-27勞動訴訟的審理程序是什么
2021-01-09申請勞動局調解的期限是幾天
2021-02-07投資型保險的費用及給付型態
2020-11-30進出口貨運保險投保的基本內容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