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第一,在不可抗力的情況下,因不可抗力造成合同不能履行,則表明違約人是沒有過錯的,因而應被免除責任。然而,在不可抗力發生以后,當事人應采取適當措施,努力避免或減少損失;如果沒有盡到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損失擴大的義務,對于擴大的損失部分,仍應承擔損失或承擔責任。還應看到,不可抗力具有相對性。在不同情況下對合同履行的影響后果是不同的,因此應根據具體情況決定當事人是否應被全部或部分、暫時地免除履行責任。
第二,在雙方過錯的情況下,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分別承擔各自應負的民事責任。當事人一方因另一方違反合同受天損失的,應當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及時采取措施使損失擴大,無權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
第三,關于意外事故是否可以免責,我國現行法律并沒有作出規定。根據許多學者的看法,“主觀有過錯從錯從而引起違約的,應負違約責任;客觀原因如意外事件引起違約的,因當事人無法預知或防止,則不予追究?!比欢?,在我國司法實踐中,承認情勢變更可以成為合同變更和解除的原因,而意外事故(如交通中斷等)常常可成為情勢變更的原因。
過錯責任原則包含以下含義:
第一,它以行為人的過錯作為責任的構成要件,行為人具有故意或者過失才可能承擔侵權責任。
第二,它以行為人的過錯程度作為確定責任形式、責任范圍的依據。
在過錯責任原則中,不僅要考慮行為人的過錯,往往也會考慮受害人的過錯或者第三人的過錯。如果受害人或者第三人對損害的發生也存在過錯的話,則要根據過錯程度來分擔損失,因此可能減輕甚至抵消行為人承擔的責任。在共同侵權的場合,共同侵權人的過錯程度甚至可能成為其內部分損失的依據。在最高人民法院《人身賠償損失解釋》中,采納了根據過錯程度和原因力大小在共同侵權人內部分擔損失為原則,平均分擔為例外的主張。過錯責任原則是在否定古代法中的結果責任原則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1804年《法國民法典》正式確立過錯責任原則,該法第1382條和第1383條分別規定了作為和不作為的過錯責任。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二款將過錯責任原則規定為侵權法的歸責原則。這一原則的確立,為民事主體的行為確立了標準。它要求行為人善盡對他人的謹慎和注意,盡量避免損害后果,也要求每個人充分尊重他人的權益,從而為行為人確立了自由行為的范圍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它也有利于預防損害的發生,通過賦予過錯行為以侵權責任,教育行為人行為時應當謹慎、小心,盡到注意義務,努力避免損害的發生;它充分協調和平衡了“個人自由”和“社會安全”兩種利益的關系。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在不可抗力的情況下,因不可抗力造成合同不能履行,則表明違約人是沒有過錯的,因而應被免除責任,在雙方過錯的情況下,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分別承擔各自應負的民事責任。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病假條屬于違法行為嗎
2020-12-20父母和子女能簽訂贍養協議嗎
2021-03-22擔保合同能否約定獨立效力
2020-12-12同一當事人的兩種違法行為,可以分別立案嗎
2021-01-11工會法人未變更前勞動關系是否有效
2021-03-17繼承效力怎么規定
2020-11-28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有哪些
2021-01-15追索勞動報酬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2-03哺乳期不同意調崗要如何處理
2021-03-04員工上班打游戲可以開除嗎
2020-11-29煤火費勞動仲裁可追溯幾年
2021-02-11人身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的主要權利有哪些
2020-12-31保險合同變更中的三個關鍵詞
2021-01-23保險拒賠引真空地帶爭議
2020-11-20保險合同有哪些基本分類
2020-11-22未盡提示和說明義務 保險免責條款屬無效
2021-02-12理賠遭拒消費者狀告保險公司
2021-03-08保戶須知
2021-03-25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的不同點
2021-01-22草地、林地承包年限最長是多久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