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責任應如何分擔
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十種:
1、停止侵害停止侵害這種責任方式主要適用于正在進行中的侵害他人合法權利的行為。
2、排除妨礙排除妨礙這種責任方式適用于妨礙他人行使權利的場合,不需要權利人的權利受到實際的侵害。
3、消除危險行為人的侵害行為雖未造成他人財產、人身的實際損害,但是有造成損害的現實危險時,權利人可以要求行為人采取措施排除危險。
4、返還財產當行為人非法占有他人的財產,他人可以要求行為人返還財產。但是這時要求該財產尚存在,如果該財產已經滅失,則行為人應當依法承擔損害賠償的責任。
5、恢復原狀這種民事責任適用于財產遭到他人的損害,但是尚有恢復到原來狀況的可能的情況。一般而言,造成他人財產損害的,應盡量恢復原狀,只有難以恢復原狀的,才對損失進行賠償。
6、修理、重作、更換這種責任形式一般適用于一些合同關系。如一方根據買賣合同交付的標的物不符合合同的約定,則對方當事人可以要求修理、重作、更換。
7、賠償損失賠償損失是適用范圍最廣的一種責任形式。它不僅適用于侵犯財產權的場合,也適用于侵犯人身權的場合,如精神損害的賠償。
8、支付違約金這種責任形式僅適用于合同。如果合同約定或法律規定了違約應當支付的違約金,如一方違約,就應當向如一方支付約定或法定的違約金。
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這種責任形式僅適用于《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規定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等人身權遭受侵害的情形。
10、賠禮道歉這種責任形式也只適用于《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規定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等人身權遭受侵害的情形。
這十種民事責任形式,既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在適用時應當注意區分不同性質的違法行為,根據責任形式的不同適用范圍,正確選擇責任承擔的形式;區分違法行為的不同情節,根據責任形式之間的內在邏輯,正確的合并適用責任形式。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在很多時候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就是進行賠償,如果是侵害他人的行為,那么就應該停止對他人的侵害,所以會根據不同的民事案件會有不同的承擔責任的方式,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不負責任延誤救治造成患者死亡的責任有哪些
2021-03-10中央一號文件哪些內容與互聯網金融相關
2021-01-16護照辦理的流程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09基層法院可以將案件移送中院管轄嗎
2020-11-11房產抵押給個人還能查封嗎
2021-02-23交通事故賠償款對方不給怎么辦
2021-01-12長沙市住房公積金最低標準是什么
2021-02-07離職補償金標準是稅前還是稅后
2021-02-28銀行卡被司法凍結了,公安局會聯系嗎
2021-03-08技術開發合同要約定有效期限嗎
2020-12-31懷孕的勞務派遣人員能否辭退
2021-02-16航空意外險是否需要購買
2020-12-03保險公司是否有權要求退賠保險賠償金
2021-03-13保險經紀人是什么
2021-01-26交通事故訴訟費保險公司會承擔嗎
2020-11-22保險中的重大疾病包括哪些
2021-01-23土地出讓金和土地使用稅有什么區別
2020-11-17土地出讓金的適用范圍有哪些
2020-12-29杭州拆遷安置房只有居住權可以過戶嗎
2020-11-16征地批復被確認違法后怎么辦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