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通則關于監護人的規定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十六條 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第十七條 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第十八條 監護人的職責權利與民事責任
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二、其它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三條 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
根據法律規定,父母永遠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應當對未成年子女承擔監護職責,在司法實踐中,如果父母無法承擔監護人職責的,可以由法律上規定的順序承擔監護人職責,還可以由司法機關指定監護人。另外,如果被監護人出現違法行為的,監護人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過繼監護人變更,需要辦手續嗎?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交通事故車速鑒定需要多久
2021-01-07共同過失犯罪是否屬于刑法中規定的共同犯罪如何處罰
2021-02-08股權質押可以順位質押嗎
2020-12-21確認合同無效糾紛上訴案
2020-11-13轉繼承適用的范圍是什么
2021-02-09購房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六大陷阱是什么
2021-02-21何為房地產估價
2020-11-20競業限制承諾書有效嗎
2021-02-26什么是投資型保險
2021-01-01保險應當依法繳未簽合同應該怎么樣的
2020-12-20人身保險具體有哪些類型
2021-03-22人身保險可以適用代位追償嗎
2021-02-18保險條款不符合《道法》 法院判無效
2021-02-08發生保險糾紛時應怎么辦
2021-02-02車子沒貼保險標志如何處理
2021-03-12保險理賠款如何入賬
2021-03-01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三條
2021-03-08裝飾工程承包合同書
2021-03-26土地出讓金和土地使用稅有什么區別
2020-11-17拆遷補償發放后多久搬遷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