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認定法定監護人?
監護是指依照法律規定,對特定自然人的人身權益和財產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法律制度。監護主要是保護民事行為能力欠缺者即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監護是一種職責和義務,我國法律中采取廣義上的監護含義,對監護制度做了原則的規定:
(1)未成年人的監護
(2)精神病人的監護。
依照《民法總則》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監護人順序是: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兄,姐。
二、責任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條 【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根據罪刑法定原則及“罪責自負原則”,刑法沒有規定監護人要為其被監護對象的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故監護人不可能因為被監護對象的犯罪行為而承擔刑事責任。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九條 【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
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刑法有對于教唆犯的刑事責任的規定,如果符合教唆犯的犯罪構成,則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3、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的范圍及選擇和民事責任如下作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二章 第二節 監 護
第二十六條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第二十七條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在近幾年中,總是會出現一些未成年人傷害事件,所以設立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就變的尤為重要,監護人不僅要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同時也要起到對未成年人教育和引導的作用,如果原先的監護人出現了突發情況無法繼續擔任監護人,也可以按照規定,更換其他可以擔任監護人的親屬來擔任。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成年子女自己簽訂的購房合同有效嗎
2021-02-26一般偷竊請律師多少錢
2021-02-03公司還沒注冊先注冊域名可以嗎
2020-12-14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期限有哪些
2020-12-26擔保法施行前約定保證期限至主債務全部清償后終止的債權人如何向
2021-02-22轉繼承效力如何規定
2020-12-12事業編會被辭退嗎
2021-03-02同行業財務崗位有競業限制嗎
2020-12-29競業限制對夫妻同樣有效嗎
2021-02-03辭退職工的要求是什么
2021-01-24社保能不能當作在某單位工作的證據
2021-02-23人壽保險理賠有怎樣的標準
2021-02-14怎么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1人身保險合同
2021-03-08保險公司管理規定是怎樣的
2020-11-22保險合同是實踐性合同嗎
2021-01-09關于保險代理人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08保險人對投保人有什么責任
2020-12-22公眾責任險條款
2020-12-24汽車自滑撞死司機保險要不要賠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