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監護人的職業沒有明確的相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 第十六條【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一) 祖父母、外祖父母;(二) 兄、姐;(三)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監護人設定
一、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對未成年人設立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的設立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們的監護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與未成年人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又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作為監護人。
3、若無上述法定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二、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對精神病人設立的監護人。從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的角度來看,精神病人可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但法律規定的擔任監護人的順序是相同的。擔任監護人的順序是:
①配偶;父母;成年子女;
②其他近親屬;
③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并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
④若無上述法定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對于監護人的資格來說,最重要的是監護人是否能夠承擔起被監護人所賦予的責任,而不是其職業是多少,監護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護被監護人,能夠為其承擔其相關的責任,所以對于監護人來說最主要就是自己能否有資格承擔其被監護人的監督和保護作用。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發生勞動糾紛怎么辦
2021-02-10征地補償流程有哪些
2021-03-22北京房屋租賃合同的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24單方事故能否構成工傷
2020-11-29未成年精神病人監護人只能是其近親屬嗎
2021-03-07有產權公寓可以抵押嗎
2021-02-22回購房
2020-11-12個人互換住房是否繳納土地增值稅
2020-11-28勞動者勞動合同變更不同意的后果
2021-03-26繳納五險是否等同于建立勞動關系
2021-01-05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一般調解程序
2020-11-17意外保險理賠范圍包不包括猝死
2021-02-25如何兌現投保人與保險人對保險合同的履行職責
2020-12-27保險經紀人辦理保險經紀業務產生的法律責任該由誰承擔
2021-02-02保險人說明義務與免責條款效力之關系辨析
2021-02-04車撞了保險公司要肇事者賠償嗎
2021-02-23預付款保函有效期一般是多久
2021-02-02保險合同內容的變更如何進行
2020-11-14變額保險 VariableLife
2021-02-07閑置荒蕪土地的處理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