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護人對于未成年人和沒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存在,如果說未成年人的父母去世了,那么監護人是誰肯定是一個具有爭議的問題。監護人一般都是需要按照順序來確定,所以說一般情況下是不能夠協議確定監護人的,是需要按照法律規定的順序來確定。
1、依照《民法通則》確定監護人時,應依據監護人的監護順序、監護能力、對被監護人有利等因素認定。往往是不能協議確定的。
2、“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沒有明確規定,我認為:應是在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相互有爭議時(即都想做監護人、或者都不想做監護人)、又能對誰做監護人相互協商一致時,可以協商確定監護人。
3、“若《民法通則》中所規定的可以取得監護權的人都有監護能力(包括父母),是否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允許。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修改稿》第15條:“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協議確定監護人的,應當由協議確定的監護人對被監護人承擔監護責任。”
1.未成年人監護人的設定
《民法通則》第16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沒有第1款、第2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根據上述法律規定可知,擔任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必須遵循下列要求:
(1)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設定。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包括三種:一是未成年人的父母;二是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三是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民政部門等法人組織。上述自然人和社會組織作為監護人的順序,應當根據監護人與被監護人之間的血緣、撫養和組織等關系的遠近來確定。首先,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當然的法定監護人,并且是首位的監護人。其次,在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情況下,由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以及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擔任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第三,在沒有上述法定監護人時,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等法人組織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上述三種法定監護人,順序在先者排斥順序在后者。
(2)未成年人指定監護人的設定。《民法通則意見》第14條規定:“人民法院指定監護人時,可以將《民法通則》第16條第2款中
的(一)、(二〕、(三)項或第17條第1款中的(一〕、(二)、(三)、(四)、(五)項規定視為指定監護人的順序。前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無監護能力或者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對被監護人有利的原則從后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擇優確定。被監護人有識別能力的,應視情況征求被監護人的意見。監護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同一順序中的數人。由此可知,有資格作為未成年人的指定監護人的,僅限于未成年人的近親屬。關于近親屬的范圍,《民法通則意見》第12條規定:“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有權為未成年人指定監護人的機關有三種:
一是未成年人的父親或母親所在單位;
二是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
三是人民法院。
上述三種組織和機關的指定監護權的行使順序是:未成年人父母的所在單位首先行使指定權;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沒有單位,或者該單位拒絕指定或者不適宜指定時,由未成年人住所地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指定監護人;只有當未成年人的近親屬對有關組織的指定不服而提起訴訟時,人民法院才依法定程序和法定條件,通過判決形式對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進行指定。《民法通則意見》第15條規定:“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協議確定監護人的,應當由協議確定的監護人對被監護人承擔監護責任。”第16條規定:“對于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應當按照《民法通則》第16條第3款或者第17條第2款的規定,由有關組織予以指定。未經指定而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有關組織依照《民法通則》規定指定監護人,以書面或者口頭通知了被指定人的,應當認定指定成立。被指定人不服的,應當在接到通知的次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起訴的,按變更監護關系處理。監護人被指定后,不得自行變更。擅自變更的,由原被指定的監護人和變更后的監護人承擔監護責任。被指定人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民法通則意見》第14條的規定,作出維持或者撤銷指定監護人的判決。如果判決是撤銷原指定的,可以同時另行指定監護人。此類案件,比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序進行審理。在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前的監護責任,一般應當按照指定監護人的順序由有監護資格的人承擔。
一般情況下監護人往往都是不能夠協議確定的,如果說未成年人的父母去世了那么監護人的承擔著是會按照我們國家法律規定的順序依次來進行排列的,對于監護人也是需要有一定的條件的,不滿足條件的話是可以向下推來確定監護人的。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鑒定十級法律時效是多久
2020-12-13農村房屋土地證和戶主不是一個人怎么辦
2021-03-24行政機關行政復議范圍
2021-02-12房屋拆遷中的搬遷費由誰支付
2021-02-11朋友圈海外代購假包怎么舉報
2021-03-06訂婚后一方想退婚可以嗎
2021-01-04錄音去哪里司法鑒定
2021-01-04進行婚前財產公證有什么積極效果
2020-12-18被執行人死亡了可以立案嗎
2020-12-15拆遷安置房加子女名字怎么弄
2021-02-16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職工可要求經濟賠償金
2021-02-17不賠錢解雇員工的方法
2020-11-30發生勞動爭議的公司注銷會造成訴訟變化嗎
2021-03-16產品責任案件中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如何承擔責任
2020-12-31如何防備人壽保險合同中的“陷阱”?
2020-11-22保險公司歡迎強三險 經常肇事者須付高額保費
2020-11-23保險合同的復效的意思是什么
2020-12-10事故認定書不簽字保險理賠嗎
2021-03-22車輛貶值損失保險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4保險投保人與受益人有什么異同點嗎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