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不僅未成年人需要被監護,就連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都需要監護。監護權是重要的民事權利,權利和義務是對立統一的。那么,被監護人的權利和義務包括哪些?監護人保障未成年人身體健康、代理民事活動并且處分其財產,下面小編給大家做個介紹。
一、被監護人的權利和義務包括哪些?
監護人的職責是依法履行對被監護人的義務,保護其依法享有的權利,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具體意見(試行)》第十條規定,監護人的法定監護職責是:
1、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
2、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
3、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
4、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訴訟;
5、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
6、在被監護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人發生爭議時,代理其進行訴訟。
另外,根據相關規定,因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了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監護人應承擔賠償責任;如果被監護人的侵權行為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由監護人承擔,被監護人有財產交由監護人代管的,應從被監護人的財產中支付,不足部分,應由監護人承擔。
二、法定監護的范圍是什么?
法定監護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監護人范圍和順序的監護。法定監護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擔任。《民法通則》第16條第1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依次有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
法定監護人有順序在前者優先于在后者擔任監護人的效力。但法定順序可以依監護人的協議而改變,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對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權從后一順序中擇優確定監護人。
綜上所述,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監護人是不同的,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是父母。被監護人的權利和義務包括保管未成年人財產、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管理、代理監護人的民事活動及照顧未成年人生活,確保其身心健康等。如果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去世,法院可以指定監護。
什么是監護權,監護權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事故認定下來如何報銷
2021-02-24法律如何規定溢價收購
2020-12-11反擔保幾天可以解除
2021-03-18如何評定交通事故傷殘
2020-11-11寄存人不支付保管費怎么辦
2021-01-13采購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1-03住房公積金賬戶能否執行
2021-01-18執行董事可以外聘嗎
2021-02-20怎么辦理解除勞動關系手續
2021-01-24河南新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1-27如何把調崗做到合法合理
2021-02-252013年工資改革方案
2021-03-25人壽保險的理賠和糾紛解決
2020-11-17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如何管轄
2021-02-02保險理賠需帶哪些材料
2021-01-07相互保險公司與股份制保險公司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27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七條
2021-01-27承包合同到期未收回動遷怎么辦
2021-01-08兩類“地補”糾紛應當作為民事案件由法院立案審理
2021-02-19拆遷安置房能申請房屋貸款嗎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