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兩個人離婚之后,最糾紛的就是孩子撫養權的問題,因為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都想帶在身邊長大,但是對于男方來說,有的是要繼承家里的家業就是帶在自己的身邊,那么離婚男方爭取撫養權嗎、如何爭取?孩子在兩周歲之前,婦方有條件撫養但沒有盡撫養義務的或者是子女是男家生活的時間較長,不想換環境以免對健康成長非常的不利,那下面就來聽聽小編的看法。
1、子女雖然在兩周歲以下,但母親有撫養條件不盡撫養義務的。
2、子女雖然在兩周歲以下,但母親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子女不宜與其共同生活的。
3、子女雖然在兩周歲以下,因其他原因,子女確實無法隨母親生活的。
4、已作絕育手術或因其他原因喪失生育能力的。
5、無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6、子女隨其生活時間較長,改變生活環境對子女健康成長明顯不利的。
7、十周歲以上的子女主動要求與父親生活的。
8、雙方撫養子女的條件基本相同,但子女單獨隨祖父母生活多年,且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幫助子女照顧孫子女的。
男方爭取撫養權時應做好的證據準備
對應以上條件,男方為爭取子女的撫養權,可從以下方面準備證據:
1、醫療機構出具的,男方已作絕育手術或喪失生育能力的診斷證明
2、子女長時間隨其生活,對子女的生活及教育傾心關注的證明
3、對方有其他子女的證明(如戶籍上的子女情況)
4、醫療機構出具的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的診斷證明
5、對方有吸毒、賭博、酗酒等惡習,或有虐待等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證明
6、子女隨祖父母單獨生活多年,并且祖父母要求且能力幫助照顧外孫子女的證明
7、十周歲以上的子女要求與父親生活證明(一般法庭會單獨詢問)
8、男方有相當強的工作能力及經濟收人的證明
離婚孩子撫養費標準
一、子女的撫養費具體有哪幾項?
根據司法解釋,子女的撫養費包括子女生活費 、教育費、醫療費等費用。
二、法院根據什么標準確定撫養費?
在離婚案件中,人民法院在確定子女撫養費的數額時,一般是根據以下三大標準來確定。
1、子女的實際需要。
2、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
3、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
三、撫養費具體數額如何確定?
根據司法解釋,夫妻雙方離婚后,孩子的撫養費可按以下標準支付;
1、有固定收入的,撫育費一般可按其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給付。負擔兩個以上子女撫育費的,比例可適當提高,但一般不得超過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2、無固定收入的,撫育費的數額可依據當年總收入或同行業平均收入,參照上述比例確定。
3、有特殊情況的,可適當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四、撫養費應怎么給付?
1、有條件的,可以一次性給付。
2、暫時不具備條件的,可以按月或定期給付,也可按收益季度或年度給付。
五、子女撫養費可以由一方全部負擔嗎?
1、如果協商一致,是可以的,當然,如果有證據顯示承擔全部撫養費的一方撫養能力明顯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費用,影響子女健康成長的,則不可以。
2、即使達成上述協議后,如果過一段時間后,雙方經濟情況確有變化,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確有增加或者給付的必要,一方仍可訴至法院,要求另一方承擔撫養費。
六、孩子的撫養費應給到幾時?
1、撫養費的給付期限,一般應至子女十八周歲為止。
2、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以其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并能維持當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給付撫養費。
綜合上面所說的,如果離婚男方必須要爭取撫養權的話就必須要有充分的理由和證據,因為在撫養權的問題上,一般法院都會把孩子的撫養權判給女方,因此,離婚男方爭取撫養權嗎、如何爭取?就要看在這個撫養權的問題上,在那一個地方才更有利孩子的成長和教育。
新婚姻法對孩子撫養權是怎么規定的
怎么打贏孩子的撫養權官司?
協議離婚孩子撫養權怎么協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手臂骨折工傷定級應為幾級
2021-02-28保險車輛在停車場中被盜,保險人能否對停車場代位求償
2021-03-01新增固定資產價值如何確定
2021-01-19立約定金可以退嗎
2020-12-15行政處罰中警告的適用情形
2020-11-07哪些民事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管轄
2020-11-20丈夫監聽妻子手機是否構成侵權
2020-12-10不可撤銷的擔保合同幾年失效
2021-02-24倉單交付的后果是什么
2020-12-09訴訟保全擔保怎么解除
2020-12-03小區電梯廣告牌收益應該歸誰所有
2020-12-05住房公積金婚前有貸款,婚后另一個可以再貸嗎
2021-01-07出售民間偏方治病出售民間偏方都構成銷售假藥罪嗎
2020-11-15勞動者突然離職,工資還要結算嗎
2020-12-03勞動辦不處理問題怎么辦
2020-12-18承攬與雇傭性質如何區分
2021-01-15交強險如何支付賠款
2021-02-10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8車子被人放火保險有賠嗎
2020-11-25投保人中途終止保險,如何計算損失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