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父母健在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作為監護人,要起到應有的作用。監護權是重要的民事權利,孩子在幼兒園的,學校就承擔了部分監護責任。那么,監護人權限包括哪些方面?下面我們一起通過本文了解下有關知識。
一、監護人權限包括哪些方面?
監護人的職責包括人身監護和財產監護兩個方面。對未成年人的人身監護,以教養、保護為目的。對被宣告為無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以保障其本人及社會的安全,并促其恢復健康為目的。至于財產監護,監護人得依法管理被監護人的財產,代理監護人為法律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監護人在行使財產管理權時,得為被監護人的利益而使用或處分,但對不動產的處分,在許多國家的法律中是加以禁止或嚴加限制的。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監護人必須承擔以下職責:
1、供吃、穿、住、醫療等條件以保障未成年人得以生存和身體的健康;
2、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護未成年人的安全;
3、對未成年人的思想、行為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和管理,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
4、保證未成年人接受學校科學、文化等知識教育;
5、照顧未成年人的生活;
6、管理和保護未成年人的財產;
7、代理未成年人進行與其智力不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二、監護人有哪些分類?
1、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首先應當由其父母擔任,如父母死亡或者無監護能力的,按下列順序由以下人員擔任: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成年的兄、姐;
(3)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2、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按照下列順序由以下人員擔任:
(1)配偶;
(2)父母;
(3)成年子女;
(4)其他近親屬;
(5)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3、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沒有上述范圍的近親屬或近親屬喪失監護能力的,有關單位或居委會、村委會可以從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其他近親屬、朋友中指定監護人。當近親屬對于由誰擔任監護人發生爭議時,有關單位、組織可以進行調解并從他們中間指定監護人。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綜上所述,對于未成年人及無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來說,必須有人監護才行。監護人可以是父母、親屬及社會團體。監護人權限包括照顧被監護人生活、保障本人安全、代為管理其財產等。一般來說,父母履行監護義務,當然,如果父母存在家庭暴力導致未成年人受傷,法院可以取消其監護資格。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自己是保證人沒錢了可以不履行擔保責任嗎
2021-03-21涉及財產的律師收費適用什么收費方式
2021-02-26死刑核準期間能否申訴
2020-12-20怎樣行使翻譯權
2021-03-11違反同一部法律的多項規定如何處罰
2021-03-18二審終審駁回之后去一審法院嗎
2021-01-15贈與合同成立要件是什么
2021-02-11退休工資的老人是否能要贍養費
2020-11-30最高法立案必須要身份證號碼嗎
2021-01-09家暴沒有外傷怎么取證
2021-01-19父母一方去世房產如何繼承
2021-02-15現在房產抵押都有他項權證嗎
2021-01-05通過恐嚇業主承攬工程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
2021-03-16怎么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29陳某訴一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2保險公司的明確說明義務的內容有哪些
2020-12-27土地流轉的主體如何確定
2021-02-02營業房拆遷時,如何提高補償
2020-11-24在征地拆遷中,什么時間節點可以提起聽證
2021-01-13農村一口人分多大宅基地面積,有法律規定嗎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