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段時間我國對《民法通則》的內容作出了修改,現在已經被稱之為《民法總則》了,而也對其中的一些條款作出了修改,例如規定現在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和完全無法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才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而在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的監護人方面也有相關的規定。那么民法總則規定監護人是怎樣的呢?請一起通過下文進行了解吧。
根據最新出臺的《民法總則》,關于監護人的規定有:第二十六條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第二十七條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九條 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第三十條 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協議確定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
第三十一條 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
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指定監護人前,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處于無人保護狀態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或者民政部門擔任臨時監護人。
其中對于未成年人來講,雖然父母是其法定的監護人,但除此之外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成年兄姐等等也是可以作為其監護人的。而就精神病人來看的話,則其監護人的順序一般是配偶、父母和成年子女等等。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有錢”是否代表一定能獲得子女的“監護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證據采信規則
2021-03-14徐**破壞軍人婚姻案
2020-12-23黨員不能炒股了是真的嗎
2021-03-09交通事故傷殘補償
2021-01-30判決書生效后多長時間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2021-03-01因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發生爭議,由誰承擔舉證責任
2021-02-22貸款合同簽了沒有下款合同生效嗎
2020-12-19汽車貸款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18小區景觀燈漏電致女童死亡,物業要承擔責任嗎
2021-01-13房產證糾紛如何維權
2021-01-08競業限制對夫妻同樣有效嗎
2021-02-03終身壽險的保障期限是多久,終身壽險的好處有哪些
2020-12-03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21網絡上訂立的保險合同需要注意音頻形式的說明
2020-11-20修理廠內倒車撞人是道路交通事故還是人身傷害事故?
2020-12-03酒后駕車致人死亡 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24投保單與保險單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3出了車禍保險最多賠多少
2021-02-17保險合同的變更內容包括了哪些權利和義務
2021-02-05保險人如何先予支付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