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老人和未成年都是弱勢群體,老人有子女的庇護還有很多的福利機構。但若是被監護人利益受損即未成年人利益受損那就不好判定了。未成年人是不成熟的,很容易受到來自社會上方方面面的傷害。但是怎么去認定被監護人利益受損呢?這是個問題。
怎樣去認定有關維護被監護人的利益
《民法總則》為了保護被監護人的利益,對監護問題首次進行了專章規定,確立了最有利于被監護人原則,該原則貫穿監護規定的始終。
監護,通俗講就是對未成年人和行為不能自理的成年人的人身和財產權益進行監督、管理和保護。例如《民法總則》第31條第2款規定:“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第35條第1款規定:“監護人應當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履行監護職責。監護人除為維護被監護人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即不論是在指定監護人還是在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時,都應當以保護被監護人的利益為原則,不得做出損害被監護人利益的行為。2015年上海法院審理了全國首例代孕引發的監護糾紛案。該案雖然被監護人系代孕并借腹出生,與母親沒有血緣關系,但最終審理結果仍將監護人確定為其母親而非其祖父母,上海法院認為與其母親生活最有利于被監護人健康成長。這就是最有利于被監護人原則的具體體現。
監護人的責任在于將被監護人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降到最低,立法的目的是為了止損,是使得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權利得到合法保護,讓監護人在明確的立法規定之下盡職盡責,這便是最有利于被監護人原則。
民法理論中,對于監護制度有法定監護與意定監護之分,對于法定監護制度,我國早在《民法通則》中就有相關規定,但對于意定監護方面卻較少相關內容。而新頒布的《民法總則》第33條則明確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這對于我國民事立法可以說是一種重大突破與創新。
在此規定下,在老年人意識清楚的情況下,對于監護人可以預先選定。而監護人既可是親友,也可是社會保障機構。而對于監護的內容,這其中包括監護的設立與否、監護的人選、財產管理以及日常生活、就醫等也都將由當事人自己決定,并以協議的形式確定下來,防止出現無人監護的情況發生。在老年人喪失行為能力后,可以得到應有的生活保障。在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同時兼顧考慮老年人的自我意愿,這對于應對我國老齡化問題來講,可以說是一項人性化的創新。
被監護人的利益保護兩大原則:一是最有利于被監護人原則,監護人的監護行為是為了被監護的利益,當有若干選擇時,必須以被監護人的利益為標準,選擇最有利的,判斷標準包括日常中常見的提高經濟價值、改善居住、生活、受教育條件等為被監護人增加利益的行為,如果為相同性質的利益則進行量的比較,如果為不同性質的利益,則根據應從利益涉及的被監護人的權利、是否為重大利益、長遠利益還是短期利益等方面綜合考慮,謹慎判斷。
第二,尊重被監護人真實意愿原則,根據所涉及事務與被監護人的年齡、心智狀況等進行判斷,主要在辦理中通過交談、詢問等確定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同時在實務中應做好意思表達的固定,防范辦證風險。
在上述文章中我們簡述了被監護人利益受損的一些具體情況,從這些情況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最主要的認定就是社會認定,從未成年人的生活周遭進行查訪判定。對一些監護人已經病故或者是沒有什么民事行為能力的情況有關政府機構還是要再仔細了解。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正確行使留置權的方法
2021-03-25質疑公攤面積怎么辦
2021-01-30醫護人員因工作原因感染,是否屬于工傷?
2020-12-18對重婚罪如何立案追究
2020-12-03共享單車用戶訂立合同時應注意的事項
2021-01-18欠條和借條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1如何在合同中設置有效的仲裁條款
2021-03-21終止的勞務合同保存多久
2021-01-20未成年精神病人監護人只能是其近親屬嗎
2021-03-07合同之債的客體
2021-01-22離職后是否還要遵循保密協議
2021-02-26小型股份公司章程是怎樣的
2020-12-18勞動合同與勞動合同的認定
2021-01-08找壽險公司索賠有哪些手續,索賠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25飛機航班延誤賠償規定
2020-12-04隱瞞重大病情投保的理賠時要怎樣處理
2020-11-16車上責任險條款
2021-01-23投保人怎么要求退還保險費
2021-01-05廣西的商業車險二次費改
2021-01-22保險合同有哪些法律特征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