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婚姻中的欺騙是詐騙嗎?
不一定,只有以借婚姻索取財物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并構成犯罪的行為。詐騙犯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構成本罪的犯罪主體。
《婚姻法》第十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
1、重婚的;
2、有禁止結婚而結婚的親屬關系的;
3、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4、未到法定婚齡的。這是明確規定婚姻無效的幾種情形。欺詐婚姻不屬于婚姻無效的幾種情形。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要成立詐騙罪,主觀方面要有非法占有財物的故意,客觀方面要有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使得對方產生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物。
二、如何區別不道德婚姻和婚姻詐騙犯罪?
在司法實踐中,對于夫妻或近親屬間的故意傷害犯罪,被刑事追究的也不乏其例,只是在處理上考慮雙方的特殊關系,與在社會上作案予以區別對待。婚姻關系并非是免責條件,如果因為有婚姻關系,就把詐騙犯罪的主體要求為非婚姻關系的雙方主體,顯然違背了刑法關于詐騙罪為一般主體的規定。
第一,從犯罪故意產生的時間上看,以婚騙財的詐騙犯罪的犯罪故意往往產生在婚姻關系成立之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錢財的犯罪故意是認定婚姻詐騙犯罪的重要構成要件。
第二,在客觀行為上,采取了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了被害人的信任。通過欺騙手段獲取財物之后,行為人將財物用于個人揮霍。為了掩蓋詐騙事實,更加取得被害人的信任,行為人有時也會將騙取的錢財少量花在被害人身上,但錢財在實質上仍被行為人個人控制和支配。
第三,從騙取的財產的所有權上看,所騙取的財產是一方婚前財產或是與被害人有關系的其他人的財產,并非屬于婚姻關系成立后,“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
第四,案發后,參考被害人的態度,司法機關可以考慮是否有追訴犯罪的必要,以達到法制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如果是夫妻關系的中一方實施欺騙行為誘騙另一方與其締結婚姻關系的,此時被欺騙的一方如果是有證據證明對方實施欺騙行為的,并且結婚的時間并未超過一年的,是可以申請解除婚姻關系的,并且如果對方騙取己方的財產的,可以要求對方予以返還。
婚姻詐騙罪的構成要件是什么,如何量刑?
婚姻詐騙罪犯判幾年
婚姻詐騙怎么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土地預審流程
2021-03-15交通事故案件訴訟保全是否可以扣押
2021-03-12車禍獲得賠償能否申請工傷
2021-01-22社區戒毒與社區康復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1交通事故賠償有沒有精神賠償
2021-02-08勞務公司將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1-01-13主體工程勞務部分是否可以分包
2021-01-20哪些人可以辭退
2020-12-09什么是企業勞動爭議調解
2021-01-10別人掛我公司現在欠農民工工資不給怎么辦
2021-02-10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有哪些區別
2021-01-29人壽保險的理賠和糾紛解決
2020-11-17意外保險一年多少錢
2021-01-01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費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2021-03-11建筑工程保險的被保險人
2020-12-13保險合同的變更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021-01-10新《保險法》實施將帶來什么
2021-02-05不扣安全帶保險拒賠可行嗎
2020-12-17村民之間轉包只需備案,不需經過村委會書面同意
2020-12-14拆遷后拆遷補償協議書有什么作用
2021-01-03